南漳县烟叶种植区均处在山地,水源分散、灌溉效率低、养分利用低等难题长期制约其生产。但是近年来,南漳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围绕科技赋能提质增效的发展目标,针对“卡脖旱”问题因地制宜创新生产方式,为传统烟叶产业转型升级注入科技新动能,推动南漳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
移动喷臂织就“清凉结界”
在长坪镇许家坪村烟叶种植灌溉示范区内,三角支架喷淋设备正在高速旋转,将水流均匀洒向烟叶。相较于传统灌溉方式,喷灌更加省工省水。“在有固定水源的区域,我们通过研究发现摇摆头旋转喷灌的效果最好,灌溉半径可达7-8米,单位面积内需要布置的数量少,随时安装随时使用。”技术员郑如华介绍道。南漳县局(营销部)以“灵活、节本、高效”为设计理念,设计使用PVC主管和软水带连接喷头,在烟田采收后可对软水带进行回收,待下一年继续使用,实现了“一套设备、移动作业”,与固定灌溉设施相比既节省了成本,又避免了后期机耕作业损伤设备。
滴灌网络化身“地下脉动”
传统生产模式中,施肥与灌溉是分开进行、耗工较大的两项田间作业,也是决定能否增收的关键。南漳县局(营销部)利用滴灌技术,通过水肥结合直接将养分输送到烟株根系附近,有效提高了肥、水的利用率。同时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与精准农业技术设计了一套智能灌溉系统,由环境感知层、智能决策层和精准执行层构成,通过实时采集田间墒情和气象数据,结合烟叶不同生长周期的需水需肥规律,自动计算灌溉时间、水量和肥料配比,利用物联网平台远程操控田间电磁阀开闭,实现“一键启停”。在水肥一体化示范区内,亩均用水量从2m3降低至1m3,人工成本减少30%,肥料成本降低20%,实现了“节水、提质、降本”的综合效益。
水囊增压构建“山地引擎”
在山区坡地烟田,储水与运水都是难题。通过前期的试验与推广,烟田旁随处可见的“蓝胖子”充水宝已经解决了储水难题。但是山地坡度大,如何将存在低处水运送到高处的烟田,始终是个难题。南漳县局(营销部)尝试过“抽水”,但是每换一块田就要移动一次机器,费工量大。通过不断试验,最终找到了“推水”这个最适宜的方法,“给每个水囊配上4000瓦的增压泵,能像‘铁牛’一样把水推到山上去。”长坪烟站负责人介绍道。除了灌溉方式的研究与优化之外,南漳县局(营销部)还探索了保水剂和水杨酸抗逆剂联用研究,可让烟株在极端干旱的条件下也能积累足量干物质,传统农事与现代科技在南漳烟区碰撞出别样图景。
科技赋能下,南漳烟区正焕发出新活力,通过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南漳县局(营销部)将更加融入乡村振兴发展大局,进一步做实“科技兴烟、技术助农”,让烟农从技术难度高、劳动强度大的环节中解脱出来,稳步增加烟农种烟收益,真正让烟农挑稳“金扁担”,收获“黄金叶”。(邓习远,赵玉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