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技术”十二年的烟田路

2025-08-12 16:32:04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从2013年初到枣阳烟区报到时的手足无措,到如今成为首届鄂黔陕烟草专卖局(公司)烟草栽培职业技能竞赛冠军,十二年烟田路,徐锐从“门外汉”到“技术尖兵”,他的手掌早已磨出与烟农别无二致的

从2013年初到枣阳烟区报到时的手足无措,到如今成为首届鄂黔陕烟草专卖局(公司)烟草栽培职业技能竞赛冠军,十二年烟田路,徐锐从“门外汉”到“技术尖兵”,他的手掌早已磨出与烟农别无二致的厚茧,指甲缝里总嵌着洗不净的泥土。

烟田里的“学徒”:在质疑声中扎根

2013年夏天,刚走出校门的徐锐背着行李来到枣阳基层烟站。报到第一天,站长指着连片烟田说:“以后这就是你的办公室。”可当他拿着书本向烟农介绍技术时,得到的却是开玩笑地回应:“大学生呀,种烟可不是读书呢。”

这话像根刺扎在徐锐心里。他夜里翻出大学课本,发现农学知识与烟叶生产确实是两码事——烤烟叶片成熟度的判断、烘烤时温湿度的控制,课本上找不到答案。

“不会就学,不懂就问”成了他的口头禅,白天跟着老技术员在烟田跑,把“平衡施肥”“病虫害防治”“打顶抹杈”等技术在笔记本上记的密密麻麻;晚上蹲在烤房外,盯着烟叶记录每小时的变化,蚊虫在他胳膊上咬出成片红疙瘩也浑然不觉。

2015年,烟站承担一项烤烟新品种试验,徐锐主动请缨负责试验地。那段时间,从试验设计、田间管理、数据采集,到烘烤调制,数据检测分析他都亲力亲为。当时既是技术员,也是烟农,一方面要对烟农开展技术指导,另一方面要全程负责试验地管理,早上4点多起床去接工人下地干活,白天顶着烈日、晒得黝黑在田间采集数据,晚上忍着蚊虫叮咬,在烤房紧盯烘烤效果。

这一干就是五年,五年磨一剑。2018年烟叶采烤时,烟农王老汉拿着烤青的烟叶找到徐锐,他只看一眼就断定:“您变黄期升温太快,下次试试每小时升0.5℃。”按这方法调整后,王老汉的上等烟比例提高了10%。年底开总结会,王老汉紧握徐锐的手,“徐技术,今年多亏了你。”这句“徐技术”,给了徐锐莫大的成就感。

实验室里的“创客”:让科创长在泥土里

(图为徐锐开展田间数据调查)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徐锐把这句话写在实验室的小白板上。2019年调任科技中心后,他成了这里最“不安分”的人——在实验室做样品检测,他还要到烟田里调查样品来源;写报告用数据说话,他还要带着结果到试验地现场验证。

作为科技中心的主力军,他肩挑着烟叶科技项目管理、生产技术指导和检测化验的重担。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与执着,让他把烟田和试验地当成了主战场。数年间,30多个烟叶科技项目在他手中落地,其中5项为省公司重点科技项目,2项还摘得省公司科技进步奖。2021年入选省局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时,他正蹲在保康县的试验地里采集土样,沾满泥土的手机在裤腿上蹭了蹭才接通这则喜讯。

那些年,他与团队踏遍襄阳的烟站、烟田。检测的3700多份土壤样品、2000多份烟叶样品,装在贴着标签的自封袋里,堆满了实验室的储藏柜。正是这些带着烟火气的样本,支撑他建起了襄阳市植烟土壤及烟叶质量数据库。

“论文要写在田间地头才管用。”这是徐锐常对年轻技术员说的话。他发表的15篇科技论文里,每篇都从解决大田生产实际问题出发,其中两篇分获省烟草学会优秀学术论文二、三等奖。“科技项目完成不是终点,只是起点。”徐锐总在项目评审会上强调,“烟农的钱袋子鼓起来,才是真成果。”他带着便携式检测仪在烟田开“移动课堂”,把土壤检测报告写成“施肥通知单”,连撒肥的均匀度、深度都手把手教。在分级台上,他对着烟叶等级特征写下识别要点,阳光透过叶片在他脸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给这份坚守镀上了金边。

赛场上的“尖兵”:从失误中长出翅膀

(图为徐锐在竞赛闭幕式现场)

赛场是检验技艺的试金石,更是徐锐精进技术的磨刀石,他在练好内功的同时,积极参加栽培、分级等各项比赛,并获得了让人满意的成绩。

然而2023年全省烟叶栽培技能比武的失误,成了徐锐心中的“警示灯”。当时作为“襄阳三剑客”的种子选手,因一个低级失误而止步于国赛门前。那晚他在操场跑了20圈,直到汗水模糊视线:“不是输给对手,是输给了自己的疏忽。”

这次失利让他重新审视自己。备战2025年鄂黔陕三省烟草栽培竞赛时,他把理论知识按模块分类,模拟题用不同颜色标注易错点,笔记本写满3本;实操训练时,从育苗营养液配制、病害识别到单株营养判断、大田管理问题排查,每个细节都反复练习。作为领队,他把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学习技巧、技术要点毫无保留的分享给队员,带着大家在烈日下模拟比赛流程,有人抱怨太累,他就说:“咱们代表的是襄阳烟草,细节里藏着胜算。”

闭幕式那天,当宣布徐锐获得第一名时,他首先拥抱了团队里的年轻队员。这个曾在烟田被质疑的年轻人,如今带领团队拿下3个前十席位。站在领奖台上,他想起十二年前那个蹲在烤房外的夜晚,星光落在烟叶上,像撒了层碎银——原来所有的等待,都在为绽放蓄力。

如今的徐锐依然常去烟田,只是身边多了群年轻技术员。他教他们辨认病虫害,演示检测设备操作,就像当年老技术员带他那样。“烟叶这东西,你对它用心,它就对你实在。”风拂过连片烟田,掀起绿色波浪,徐锐的声音混着叶响,在田野间久久回荡。(王烁)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