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枣阳:现代农网建设的“实干家”

2025-08-12 09:54:34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清晨六点,晨光刚掠过老街巷口的青瓦,在枣阳市环城周庄村“爱平超市”的卷闸门已“哗啦”升起,王爱平的超市开了快二十年。自打吴杰成了这片的客户经理,街坊们常看见这一老一少在店门口凑一块

清晨六点,晨光刚掠过老街巷口的青瓦,在枣阳市环城周庄村“爱平超市”的卷闸门已“哗啦”升起,王爱平的超市开了快二十年。自打吴杰成了这片的客户经理,街坊们常看见这一老一少在店门口凑一块儿:有时是吴杰蹲在地上教王爱平用新收银系统,有时是王爱平塞给小吴两个刚蒸的馒头,嘴里念叨着“歇会儿再忙”。这对“忘年交”的故事,就藏在农网终端改造的烟尘里,藏在为老人送货的电瓶车上,藏着一股子接地气的实在劲儿。

图为打造升级后的爱平超市

 老技融新 师徒情谊愈浓     

“小吴,这电脑系统跟我有仇似的,咋点都不对!”去年夏天,王爱平望着店里刚换上的知音购系统直犯愁。当时农网现代终端建设刚开始推广,王爱平的店是试点之一。50多岁的她守着老式算盘和手写账本大半辈子,对着新设备犯了怵:“我这脑子记不住那么多步骤,要不还是算了?”  

吴杰没急着劝,先帮她盘了盘账。“王姐,您看这月饮料卖了30箱,手工记账漏了5箱的返利,这就少赚百十来块。”他拿着计算器一笔笔算,又点开系统后台的数据分析:“系统能自动提醒哪个货快卖完了,还能查老年人爱买的无糖饼干哪个牌子好卖,省多少事啊!”   

话糙理不糙,王爱平动了心。可学起来真不容易,她眼神有点花,手指也不灵活,常常刚教完就忘。吴杰索性把操作步骤写成大字版贴在柜台上,下班后再过来陪她练一小时。有次教到晚上九点,王爱平突然一拍大腿:“哦!原来扫完码得按这个绿键!”吴杰笑得直擦汗:“王姐,您这悟性,比我妈强多了!”  

如今的“平价超市”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智能货架能显示商品保质期,电子价签实时更新促销信息,后台数据直接连到供货系统。王爱平不仅能熟练操作系统,还学会了用手机查订单。“以前进货得扛着账本跑批发市场,现在在店里点点屏幕,货第二天就送上门,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她常跟来进货的老伙计们炫耀:“这都是小吴教我的,他就是我半个师傅!” 

图为客户经理手把手教王爱平使用手机查库存

泥土沾脚 心贴心搞服务    

“小吴,3号楼的张大爷要两袋米,他腿脚不利索,我这店走不开……”这天一早,王爱平刚接完电话就犯了难。吴杰正在店里检查陈列,听见这话扛起米袋就走:“王姐您看着店,我送过去!”  

爱平超市周边住着不少退休老人,买米买油扛不动是常事。吴杰和王爱平早就约定好:老人有需求,要么王爱平记下来,要么直接打给吴杰,俩人谁有空谁送。   

吴杰不仅送上门,还帮王爱平在店铺角落里设置了老人便民角’,放着免费茶水、创可贴,代缴水电费啥的,老人们都说方便。”

这“零距离”服务,藏在吴杰磨破的鞋底子上,也藏在王爱平记满需求的笔记本里。有回暴雨天,王爱平的店漏雨,仓库里的纸巾湿了大半。吴杰冒雨赶来,和她一起把货搬到高处,又找来塑料布盖好,忙到半夜才回家。“他浑身湿透了,说‘王姐您别着凉’,自己冻得打喷嚏。”王爱平说着眼圈就红了。

图为社区老人在爱平超市便民角内喝茶聊天场景

携手向前 共赴农网新程   

时下,吴杰又带来好消息:环城周庄要打造“农网示范一条街”,统一规划门店招牌,还能接入社区团购平台。王爱平第一个响应:“小吴,你说咋干,我跟着学!”   

俩人又开始忙活:吴杰帮她设计线上店铺页面,王爱平则琢磨着给老人搞“预订送货”服务。现在每天早上,店里都堆着十几个贴好名字的袋子,全是老人前一天订的菜和日用品。    

“以前总觉得守着个小店没奔头,现在跟着小吴学了这么多新东西,才明白日子能越过越亮堂。”王爱平擦着崭新的收银台,眼里透着劲儿。    

夕阳下,“爱平超市”的灯牌亮了起来,映着门口俩忙碌的身影。一个教得耐心,一个学得认真,在这条充满烟火气的路上,他们用实干续写着师谊,用脚步丈量着征程,把农网终端的新故事,写进了寻常百姓的日子里。(丁飞越)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