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盛夏,山东科技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 “蜜枣” 志愿服务队的青年学子们,在山东省滕州市后枣小学的暑期支教活动中,专项开展海姆利克急救法科普宣传,通过理论讲解和实操演练的形式,为孩子们送上一堂生动实用的生命安全课,为乡村儿童的暑期安全筑牢防线。
当异物卡喉时,受害者无法说话、咳嗽,甚至可能窒息失去意识,这时候海姆利克急救法就是救命稻草!课堂上,志愿者化身急救讲解员,结合动画短片和真实案例,用童趣化的语言解析气道梗阻的危险性,演示海姆利克急救法的核心原理——通过快速冲击腹部,利用肺部残留气体形成气流,将异物排出。 志愿者通过PPT展示成人、儿童、婴幼儿不同年龄段的操作差异,重点强调腹部冲击的位置、力度和频率,并提醒孩子们遇到他人窒息时,未成年人应优先呼救成年人,切勿盲目施救。生动的讲解让抽象的急救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孩子们瞪大好奇的眼睛,不时举手提问如果自己被卡住了怎么办,课堂互动氛围热烈。
双手交叉,拇指顶住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快速向上冲击!理论讲解后,志愿者现场示范海姆利克急救法的标准动作,邀请学生分组模拟练习。在志愿者的一对一指导下,孩子们轮流扮演施救者和被救者,从站姿到手势,逐步纠正动作细节。 一名学生在练习时略显紧张,志愿者蹲下身手把手调整他的手部位置提醒学生稍微向里上方用力,就像要把气球里的空气挤出来一样。演练中,志愿者还特别加入模拟自救场景,教孩子们在独处时如何借助椅背、桌角等物体进行腹部冲击,让急救技能从知道真正变成会用。
活动尾声,志愿者为孩子们发放印有海姆利克急救法步骤的卡通手册,鼓励他们把学到的知识分享给家人。今天学会了救人的方法,以后遇到危险就不怕了!志愿者们与孩子们围坐在一起,交流课堂收获,用轻松的话语强化安全无小事,急救记心间的意识。 此次海姆利克急救法科普宣传,是蜜枣志愿服务队三下乡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教与练的结合,不仅让乡村儿童掌握了实用的急救技能,更播撒了关爱生命、科学施救的种子。服务队表示,将持续把应急救护知识融入支教活动,用专业与爱心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杨孟雨 田韵萁 李贝妮 艾琳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