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这句古训,在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烟草专卖局(营销部)(以下简称“曾都烟草”)的生动实践中得到有力印证。
近年来,曾都烟草立足工作实际,积极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诠释奉献精神,以点滴善举汇聚温暖力量,让志愿之光在基层一线闪耀。
法治宣传进万家,筑牢市场防护墙
“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维护烟草市场秩序,普法宣传是重要一环。曾都烟草的志愿者们深知,只有让法律知识深入人心,才能从源头上规范市场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
“叔叔,您知道如何辨别真假烟吗?”“您看,真烟的包装印刷清晰,而假烟往往颜色暗淡,字体模糊。”……在社区广场、乡镇集市等人员密集的场所,时常都能看到曾都烟草志愿者的身影。
图为曾都烟草志愿者正在向零售户讲解真假烟鉴别技巧
为让普法宣传更接地气,曾都烟草志愿者们结合烟草工作实际创新形式,让枯燥的法律条文、法律知识“活”起来。走进社区,用真假烟实物对比讲解,普及识别技巧和专卖法律法规;走进校园,通过情景模拟还原青少年可能遇到的“递烟”“劝烟”场景,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关于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烟、控烟场所管理等条文拆解为学生们听得懂、记得住的身边事;设置知识问答互动,聚焦“校园内能否吸烟”“商家卖烟给未成年人会受什么处罚”等热点问题,激发大家的参与热情。
“以前总觉得法律离我们很远,今天听了你们的讲解,才知道原来身边这么多事都和法律有关。”一位社区居民感慨道。
这种接地气、重实效的普法方式,如春风化雨般浸润人心,不仅有效提升了社会公众的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更为烟草市场筑起了坚实的“防护墙”。
乡村振兴添助力,共绘发展新画卷
“张书记,今年的葡萄长势不错,但是销售渠道还不太畅通。”
“放心,我已经联系了我们单位年轻的志愿者们,让他们来帮大家用电商直播拓宽销路。”
在结对帮扶的曾都区姜家庙村,驻村书记张洪正在和村民董小强交流种植经验,探讨销售路径。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曾都烟草主动担当作为,将志愿服务与帮扶工作深度融合,组建驻村工作队,长期扎根田间地头,精准对接村民需求,着力解决实际难题——
邀请农业专家开展种植技术培训20余场,惠及农户150余户;引入先进养殖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模式,帮助村里建起标准化养殖场3个;多方协调资源,争取帮扶资金,为产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自帮扶以来,姜家庙村稻虾收入达7.6万余元,较上年增长30%;在促进就业方面,每年为村里提供50多个就业岗位,帮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每户平均增收7000—8000元。
图为曾都烟草志愿者帮助农户进行直播带货
“我们正在对接电商平台,推动葡萄等特色农产品‘触网’出村。后期我们将积极探索运用AI图像识别技术,为每一批优质葡萄生成‘专属身份二维码’。消费者只要一扫码,就能了解产品全生命周期信息,让咱的农产品既卖得好,更卖得安心。” 展望未来,张洪满怀信心。
情系初心践使命,传递人间真善美
“大姐,您歇会儿,喝瓶金银花露降降温!”曾都烟草志愿者李庆庆快步上前递过饮品,让正顶着烈日清扫路面的环卫工人刘敏倍感温暖。
“这天儿可真够热的,柏油路上都能煎鸡蛋了,你们送来的不光是清凉,更是暖心啊!”朴实的道谢道出了户外劳动者的心声。
图为曾都烟草志愿者为环卫工人“送清凉”
民生无小事,点滴见初心。炎炎夏日,志愿者们将清凉饮品、防暑药品等物资分送到环卫工人手中。这样的“送清凉”活动,已成为曾都烟草关爱特殊岗位群体的常态化举措。
此外,曾都烟草还积极响应下沉社区号召。从寒冬里的铲冰除雪保障出行安全,到平日里的环境卫生整治美化家园,从挨家挨户收集民生诉求,到创新打造社区安全扫码直报平台,志愿者们的身影活跃在社区的各个角落,“哪儿里有需要,哪儿里就有志愿者的身影”。2025年以来,曾都烟草志愿者参与类似的志愿活动达87人次,他们用实际行动擦亮了城市文明底色。
从法治宣传的“宣传员”到乡村振兴的“实干家”,再到民生服务的“贴心人”,曾都烟草将志愿服务融入企业发展血脉。展望未来,曾都烟草将继续以志愿服务为纽带,架起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在践行社会责任的道路上步履不停,用实际行动书写“责任烟草、诚信烟草、和谐烟草”的时代答卷,为社会发展贡献更多烟草力量。(王俪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