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宜阳:平原村的振兴答卷

2025-08-06 15:17:49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豫西地区以山地和丘陵为主,是河南省地势较高、地形较复杂的区域,丘陵区土壤贫瘠,耕作条件差是典型特征。在洛阳市宜阳县高村镇平原村,确有另一番景象。荒坡变梯田,资源盘活新实践暑气裹挟着山野的清香,层层叠叠的田垄

豫西地区以山地和丘陵为主,是河南省地势较高、地形较复杂的区域,丘陵区土壤贫瘠,耕作条件差是典型特征。在洛阳市宜阳县高村镇平原村,确有另一番景象。

荒坡变梯田,资源盘活新实践

暑气裹挟着山野的清香,层层叠叠的田垄间,村南部新开荒的千亩梯田上,烟苗泛着油绿蓬勃生长。村集体经济带头人卫向前正操控水肥一体化滴灌设备,细密的水珠在烟叶上折射出光亮。

“我们平原村曾是镇里的重点整顿村。2024年冬天,我们村两委下定决心,要把建强村集体经济作为突破口。村南的荒土坡,虽然荒废多年,但确成了我们眼里最大的潜力股。我们全村上下齐动员,削高填低、砌埂平地,把这片荒坡,改造成了1200亩保水保肥的标准化梯田。”卫向前说道。

(图为平原村改造后的梯田)

在平原村看来,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提升村集体引领发展的能力,盘活荒地资源成为了他们的选择。

“农民离不开土地,以前我们村只有不足2000亩地,村民们主要种粮食、辣椒等,也小规模种植烟叶,能解决收入来源问题,但是总共就那么些地,增加收入还比较困难。村里把荒坡改造成梯田后,解决了土地不足这个根本问题,让村民们看到了增收希望!”卫向前眼里有对土地的深情,也有对未来的期许。

梯田建好了,如何让它产生效益、惠及村民?平原村也有自己的思考。

开荒加轮作,粮烟融合新路径

“我们村有种植烟叶的传统,技术有基础,更重要的是种植烟叶用工需求大,能解决村里留守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经过反复调研和村民大会商议,我们决定走“粮烟融合”发展的路子——利用新开垦的梯田规模化发展烟叶,同时调茬轮作,保障粮食生产。这样既能壮大村集体经济,又能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增加收入。”平原村支部书记卫海军说道。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也明确支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2025年全国烟叶工作会议要求烟草行业自觉把烟叶发展融入到国家粮食安全、耕地保护和乡村振兴大局中,坚持把烟农利益放在首位,发挥烟叶产业‘压舱石’作用,保持种烟收入相对稳定,进一步增强烟叶产业联农带农能力。

“思路定了,关键在落实。我们通过公开的方式,将这1200亩梯田,分区域发包给了有能力的产业带头人,发展烟叶种植,一下子就盘活了土地资源,光是土地租金这一项,村民们每年增收几十万元。”

平原村开垦荒坡、调茬轮作,保障粮食供给的同时也解决了发展难题。

产业搭平台,增收致富新保障

“现在种烟比以前轻松多了!”李二方是慕名而来的带头人之一,对平原村的新变化他体会很深。“烟草公司知道我们的规划后,给予了大力支持,这让我们的底气更足了。不仅帮我们配套建设了两个100吨的大型蓄水池,初步解决了浇灌难题,更重要的是,把烟草公司这些年积累的现代化耕作体系和新技术都带到了平原村。”

“是呀!啥都不缺。”卫向前接过话说道:“缺人手?烟草公司依托专业合作社,把村里的留守劳动力组织起来,成立了专业化的务农服务队,统一培训、统一派工,烟叶生产的每个环节都成了乡亲们施展身手的“舞台”。缺技术?烟草公司全程指导,从精准起垄到平衡施肥、科学移栽,每一步都有技术员在地头手把手教。担心成本高?烟草公司推广机械化,从深耕整地、起垄覆膜,到精准施肥、移栽,甚至中耕管理,先进的农机在地里跑得欢,效率高还省工省力。”

(图为务农服务队正在烟田中进行打顶作业)

短短几个月,这片梯田的效益就显现出来了。它首先成了村集体的“钱袋子”,租金收入壮大了平原村的“家底”。同时,也成了家门口的“致富车间”,从烟叶移栽、大田管理到采收烘烤,烟叶生产的全链条能够带动平原村和周边200多名乡亲参与务农。土地流转有租金,田间务农有收入,这两项加起来,每年能给乡亲们带来近300万元的收益。

从“荒地闲置”到“产业兴旺”,平原村用实践回答了农村治理与乡村振兴的答卷,也是烟叶产业融入烟区乡村高质量发展,激活内生动力,推动烟区农业整体提质升级的缩影。

“我相信我们的农村会更美、农民会更富!”卫海军说。(张柳茜 李明乐 )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