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六点,位于浙江省武义县后陈村的“红日烟酒” 卷帘门准时升起,墨绿色的招牌在初晨阳光的映照下,宛如一块浸了阳光的蜜糖,洋溢着温暖的气息。2004 年,后陈村在基层治理的探索中,首创 “村务监督委员会” 制度,构建起 “事前参与、事中监督、事后评议” 的闭环机制,成功打破了 “村干部权力无人管、村民诉求无人听” 的治理困局。这一极具创新性的实践成果,便是被广泛推广的 “后陈经验”。二十年来,这片村子里的人和事,正在发生潜移默化的积极转变。而这家邻家小店,正是这场转变中深刻的缩影之一。
图为后陈村口
心系邻里:从“内向姑娘”到“热心大姐”
王梅仙年轻时不善言谈,觉得只要把自己的店开好就好了,顾客来跟她聊天只是笑笑,小店挨着村委会,很多次村干部到店里去做宣传,她嫌麻烦,听完便不再理会。2020年,王梅仙参加了武义县委举办的“后陈经验”宣讲会,身为后陈村居民的她第一次对自己的村子有了归属感和自豪感,在那之后,凡是有顾客来店里,她都会和顾客寒暄几句,碰到顾客有困难她都会主动记下来,有时间了就会去村委把大家的困难报上去,问题总是能很快得到解决。
“前几天我家门口的路灯坏掉了,昨天上午去王大姐店里买东西,顺带跟她提了一嘴,还没来得及跟村委说请人来修,中午就来人修好了。”后陈村民小祁说。
诚信当先:从“模糊经营”到“价明心亮”
早年的 “红日烟酒” 和其他小店一样,进货记账靠小本子,时间长了字迹潦草,偶尔出错引发误会。
三年前,小店借县烟草局终端焕新政策,引入了双屏机系统,每笔入货、消费款项都真实可查。此外,每当顾客对价格有疑惑时,王梅仙都会通过另一块屏幕向顾客展示商品进价及其他详细信息,打消顾客的疑虑。
“去别的店里买东西老板都说‘我这个是成本价,卖给你都算亏本了’,也不知道他们说真话还是假话,糊里糊涂就付钱了,但是在王姐这里价格全部透明,她也很乐意给我们看。”老顾客李大哥笑道。
“做生意,就得公开透明,一点不藏着掖着。”多年来,王梅仙坚信诚信是经营根本,唯有如此店铺才能长久。
图为消费者在双屏机查看具体商品详情
服务延伸:从“普通小店”到“便民驿站”
十多年前的小店只卖烟酒杂货,货架摆着油盐酱醋,墙角堆着啤酒,顾客买完就走。那时村民缴话费要跑县里,取快递得绕三公里,老人来回一趟气喘吁吁。
2023 年,在香溢志愿者的帮助下,小店打造成为了 “便民枢纽”综合体。这个15 平米的空间,被话费充值、宽带办理、金融便民点、快递收发点、助农驿站等业务挤得满满当当,像个妥帖的邻家客厅。"阿姨,话费帮您缴好了,单子折在您布包里",王梅仙将布包递给张阿婆时,快递代收区的小王正给包裹贴标签。
“以前取银行账单明细还要特地跑到网点去,现在直接下楼到你这就可以了”“之前的快递点离我家太远了,现在你这可以收发快递了,方便多了。”综合体的形成,不仅拓宽了店铺的经营渠道,更紧密连接了邻里之间的亲近关系。
图为红日烟酒综合体门头
"以前觉得开店是赚钱,现在才懂是攒情分。"王梅仙感慨道,“作为后陈的一份子,看着自己和这里的一切都在变好,真的感觉很幸福。”
从 “红日烟酒” 的蜕变望向整个村落:曾经紧闭的村务公开栏如今成了村民常驻足的 “明白墙”,昔日沉默的院落里飘出议事的欢声笑语,“有事儿找村委”“有难处大家帮” 成了新的村规民约。这些点点暖光,在武义的夜色里凝成燎原星火 —— 那是基层治理的温度,也是千乡万村共同奔赴的光亮。(罗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