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灯四维照心路,深耕特需助乡兴——华北理工大学应急学院“橘灯助残志愿队”赴衡水桃城区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2025-08-05 10:06:28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为响应国家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与服务体系的号召,2025年7月15日,华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橘灯助残志愿队"6名成员奔赴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开展为期15天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团队聚焦特殊儿童群体需

为响应国家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与服务体系的号召,2025年7月15日,华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橘灯助残志愿队"6名成员奔赴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开展为期15天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团队聚焦特殊儿童群体需求,通过生活帮扶、心理支持、精准调研及资源对接四大维度,服务当地5户特殊儿童家庭,形成万余字调研报告,为社区助残体系优化提供实证依据。

精准发力,四维协同

志愿者们从生活细微处着手,致力于提升服务对象的生活品质与安全感。他们细致地帮助清洁整理家居环境,耐心归置物品,清除地面障碍,加固松动的设施,切实消除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隐患,营造安全、整洁、有序的生活空间。

同时,团队依托专业知识,开展贴近生活的健康科普讲座与应急自救实操培训。讲座内容涵盖常见疾病预防、基础用药常识与个人卫生习惯;应急培训则通过模拟演练,重点传授简易伤口处理、火灾逃生及突发疾病初步应对等关键技能,旨在切实提升家庭的日常防护与自救能力。

帮扶的核心在于“精准”。项目启动前,团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走访调研,形成翔实的需求分析报告。该报告清晰梳理出康复支持、技能培训、社区融入等共性需求,为后续政策制定提供了坚实依据。基于此,团队在资源配置上力求精确匹配:为儿童精准送达适龄书籍、学习用品与益智玩具;为困难家庭协调解决必需生活物资;更为个别有特殊需求的儿童成功适配辅助器具。

尤为关键的是心灵关怀的维度。志愿者们以耐心成为孩子们信赖的陪伴者,专注倾听他们或模糊却充满情感的表达。在真诚互动中,志愿者与孩子建立起安全温暖的情感联结,如同细雨般滋养着孩子们表达的勇气,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融入群体、进行社会交往的信心基础。

微光故事:色彩与文字中的心桥

在帮扶历程中,两位孩子的变化尤为触动人心。一位智力障碍男孩对色彩展现出敏锐感知。志愿者们捕捉到这丝微光,以水彩为沟通媒介,安静陪伴其侧共同创作。画笔涂抹间,男孩神情舒展。当他主动指着画面上大片蓝色与跳跃的黄色,努力描述天空与阳光时,沟通的彩虹悄然跨越了认知鸿沟。

另一位听障女孩对阅读怀有炽热之情。志愿者们精心挑选图文并茂的经典名著,并创新制作关键词卡片辅助交流。书页静静翻动,女孩长久凝视图文,眼中闪烁的专注光芒无声诉说着对广阔世界的向往。文字的力量,在指尖轻触与眼神交汇中静静流淌,于无声处架起理解与共鸣的心桥。

橘灯心路:照亮双向成长

这段深入特殊儿童家庭的服务经历,对志愿者而言远超普通志愿活动。正如一位志愿者在手记中所写,它“无声剥落了曾有的一些浅薄认知与刻板标签,将‘特殊’二字背后那鲜活、坚韧的生命力真实呈现”。他们深刻领悟到,沟通的真谛在于心灵的靠近与纯粹专注的倾听;志愿服务的深层价值,在于微小而坚定的“在场”与“看见”——尊重每个生命的独特节奏,守护其表达被听见、被理解的权利。

特殊儿童家庭日复一日的坚守与付出,更让年轻志愿者们体会到“责任”二字沉甸甸的分量。照料者面对艰辛所展现的惊人毅力与深沉爱意,无声浸润着志愿者的心灵,促使他们重新审视自身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这盏橘灯,既温暖了服务对象的路途,也映清了我们成长的方向。”团队负责人总结道。未来,他们将怀抱这份被点亮的信念继续前行:用心倾听每一份独特的声音,温柔守护每一条需要关怀的前行之路。橘灯之光,终将照亮彼此成长的道路。(张凤琳)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