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湄洲湾秀屿码头,海风裹挟着咸湿的气息,轻拂着实践小组每一位成员的脸庞。那是一个雾气弥漫的清晨,实践小组登上了世界上最大的教学实习船——育德轮,开启了一段意义非凡的社会实践之旅。
王耀明船长早已在船上等候,他身着整洁的制服,眼神深邃而坚定,岁月与海风在他的脸庞刻下了沧桑,那是大海留给他的勋章。船长望向充满兴奋的队员们语重心长地说:“航运是个辛苦又充满挑战的行业,但也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撑。希望你们通过这次调研,能真正了解我们的工作,为行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初登驾驶台,队员们对纷繁的仪器仪表充满好奇。这时,宋金磊三副缓缓开口:“你们看,这是现在船舶上通用的AIS系统,他能为我们提供周围船舶的信息,以便为我们精准下达航行指令提供参考。”
“但现在无论是船用雷达还是AIS系统,都还不是十全十美。对于部分小型船舶的辨识来说,还得主要靠人来进行瞭望。天气海况良好时倒没什么,但一旦出现海雾,极低的能见度便对驾驶员造成了极高的挑战。”钟云国二副说到。
队员们思考着开口到“那如果船上能搭载无人机呢?由无人机搭配高精度传感器来辅助驾驶员进行先于船舶的抵近探查呢?”
“信息如今科技发展迅速,如果大力发展船用智能装备,像低空无人机或者测距雷达之类的,那对我们船舶工作来说,便利可就大了。无人机可以提前探测前方海域情况,测距雷达能更精准地测量与周围船舶、障碍物的距离,大大降低航行风险。”钟云国二副答到,话语中满是对行业发展的期待。
下午四时,实践小组围坐在海图桌旁,陈雪忠大副开始为大家讲解海图及狭水道航行注意事项。大副指着海图上密密麻麻的标记,耐心地说道:“你们看,这狭水道就像一条蜿蜒的丝带,每一个转弯、每一处暗礁,都容不得半点马虎。航行其中,必须时刻保持警惕,精准判断。”
当他们在黄海冲破雾区,第一抹夕阳洒在了海面上,波光粼粼,仿佛预示着此次调研将拨开迷雾,收获真知。
船上的灯光在凌晨两点浓稠的夜色中显得格外明亮,海浪拍打着船舷,发出有节奏的声响。钟云国二副在驾驶台来回踱步,眼神中透露出专注与责任。他紧盯着雷达屏幕,一丝不苟地记录着各项参数,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队员在一旁手持望远镜,为二副保持着正规瞭望,夜色中的育德轮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中,航向远方。
此次登轮调研,让实践小组收获颇丰。他们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更从船长、大副、二副、三副等人的话语中,感受到了港航物流行业的魅力与责任。带着这份宝贵的经历,他们将继续在调研的道路上探索前行,为港航物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小组成员感悟:
齐帅兵:育德轮实践让我触摸到港航物流的脉搏,前辈们的坚守与行业新机遇交织,深知责任与探索的分量,愿为其添砖加瓦。
郑 燚:求索的步履在祖国海疆上赓续,航海精神、安全规范、国家海权意识等专业素养真切展现在了眼前,更坚定了小组成员们投身国家海洋强国建设的决心与信心。
(指导老师:魏美容、柴田、初良勇、林一雄、孙养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