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中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在2024年达到8.3万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超过20万亿元,而银发旅游列车作为“交通+文旅+康养”的创新载体,正以年均26%的订单增速成为消费市场的耀眼新星。这列奔驰在时代轨道上的幸福专列,不仅重构了老年群体的生活方式,更在提振消费、激活内需的征程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老年群体的旅游需求正经历从“到此一游”到“深度沉浸”的质变。银发旅游列车精准捕捉这一趋势,推出“昼行夜宿”的慢节奏行程,让老年人在欣赏风景的同时,深度体验地域文化。如“熊猫专列·什邡号”将赫哲族歌舞表演搬上列车,让游客在移动的车厢中感受少数民族风情;“沈铁假日号”则根据季节设计线路,冬季奔赴海南避寒,春季南下赏樱,满足“候鸟式养老”需求。“旅游+文化+康养”的融合模式,不仅契合老年群体对健康养生的追求,更通过延长停留时间、增加互动体验,让旅游消费从单次支出转变为深度体验消费,有效提升了消费黏性。
列车服务的适老化改造,是银发旅游列车赢得市场的关键密码。从硬件设施到软性服务,铁路部门以“银发友好”为核心进行全方位升级:车厢内铺设防滑玻璃钢、加装紧急呼叫系统,卫生间配备恒温马桶和无障碍扶手;爬梯踏面加宽至9厘米,床铺护栏加长并增加防滑胶垫,连充电插座都贴心地设置了USB接口和大字体标识。值得关注的是,部分列车引入智能健康亭,实时监测游客血压、心率等指标,并与沿线医院开通绿色通道,实现医保异地结算。“移动疗养院”式的服务设计,让老年人出行既舒心又安心,也让子女更放心,从根本上解除了老年人旅游的后顾之忧。
银发旅游列车的开行,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起层层消费涟漪。在陕西汉中,2024年通过银发旅游带动接待老年游客127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5.9亿元,当地民宿、餐饮、医疗等产业随之蓬勃发展。“火车一响,黄金万两”的效应,源于列车对沿线经济的深度赋能:景区通过适老化改造吸引客流,如龙头山景区增设电梯、索道后成为老年游客打卡地;地方政府推出旅居老人健康档案、助餐优惠等政策,形成“旅游+康养”的闭环服务。此外,银发旅游列车打破了传统消费的地域限制,将中小城市的生态、文化资源转化为消费热点,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银发旅游列车的飞驰,载着老年人驶向诗和远方,在消费升级的浪潮中开辟出一片蓝海。随着国务院《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深入实施,未来的银发旅游列车必将在政策支持下持续创新,从“有得玩”向“玩得好”升级,从“单一出行”向“全龄友好”拓展。(朱春沅 张大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