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兴乡,青春担当”为主题,通过调研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索数字文创路径、推进新媒体传播并融入基层服务,用青春行动践行“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使命,为秀山乡村文化注入时代活力。
文化调研,青春守护民族智慧根脉
实践团以文化调研为起点,深入探寻秀山苗族、土家族文化的底蕴与传承挑战。通过与重庆开放大学秀山学院的座谈为实践活动指明方向。走进秀山非遗体验馆,队员们与西兰卡普国家级传承人王琴、金珠苗绣大师杨五妹交流,学习“通经断纬”编织技艺与苗绣针法,记录纹样中承载的迁徙史与生活智慧;探访龙凤花烛传承人陈建友的工作室,体验蜡花制作,感悟传统工艺融入爱国精神与消防安全元素的创新表达。陈建友“非遗不是老古董,要能讲好新时代的故事”的教诲,激发队员们以专业视角守护文化根脉的热情。实践团用镜头与笔记定格非遗魅力,为后续创新实践奠定基础,展现了青年对民族文化的深情守护。
文创设计,青春融汇传统与现代之美
实践团将数字媒体专业优势融入非遗传承,探索文化创新的无限可能。在竹编培训中,队员们围坐传承人身旁,学习编织技艺,用镜头捕捉精巧工序,探讨将竹编、西兰卡普等元素融入钥匙扣、书签等文创产品,力求在保留民族文化精髓的同时注入现代审美,推动非遗在数字时代“破圈”传播。队员们在实践中感悟“守正创新”的内涵,认识到非遗不仅是历史遗产,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纽带。实践团以数字设计赋予非遗新生命,彰显了青年在文化振兴中的创新担当。
(图:与西兰卡普传承人王琴面对面交流学习)
服务基层,青春以文化温暖乡村实践
将非遗文化的温度融入基层服务,让传承更具烟火气息。实践团在与兴顺和职业培训学校及秀山县残联的座谈中,针对残疾人电商直播的文案难题,团队演示AI文案生成技术,提出富有个性化的带货建议,帮助主播提升技能与自信,点亮创业梦想。在中和街道的“反诈+资助”宣传中,团队设计融入民族图案的卡通折页,通过鲜活案例讲解诈骗套路并梳理资助政策流程,覆盖百余名群众,收获热烈反响。市民的热情参与与残疾人学员的自信笑容,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文化服务基层的力量。
(图:实践团走到社区街道开展反诈与资助讲解)
成果丰硕,青春文化续写振兴新篇
实践团用镜头定格秀山山水与非遗故事,制作创意视频与主题记录片,通过新媒体传播扩大文化影响。活动圆满完成“五个一”任务:通过文创设计与宣传办好惠民实事,通过反诈与资助讲解开展主题宣讲,通过校地合作实现结对共建,提出非遗AR资源馆与传承基地的建议。这些成果为秀山文化振兴提供长效路径。队员们在实践中感悟文化传承与青年担当的深刻内涵,成长为更有责任感的时代青年,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振兴战略贡献更多文化青春力量。(王丹丹/文 庞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