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基层党的建设犹如强劲引擎,驱动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巨轮破浪前行。近年来,宁乡烟草专卖局积极探索基层党建与烟草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路径,通过组织联建破壁垒、作风教育锻初心、创优服务润民心等一系列扎实举措,有效助力合作社集体经济增收,提升烟农综合素质,切实保障烟农收益,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群众服务的特色之路。
烟草产业联合党支部:激活集体经济新动能
为打破以往烟草产业发展中各经营主体分散、协同不足的局面,宁乡市烟草公司立足本地实际,整合各方资源,成立了烟草产业联合党支部。该党支部由当地烟草公司党员、烟农和零售户党员代表等共同组成,构建起了“党建+烟叶+多元产业”的融合发展新模式,锚定地方特色,重点发展烟叶、栀子两个主导产业和蔬菜等辅助产业,着力打造“烟稻轮作”两优示范区。
烟草产业联合党支部结合市场实际和当地特色,指导合作社开展育苗大棚高附加值果蔬种植等,积极提供温湿度实时监测、水肥一体化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现代化生产技术,并组织党员代表深度参与指导,切实提升了果蔬产量、品质。并积极接洽当地农业龙头企业,与政府食堂、农批市场、大型超市,保障合作社的产品销售,切实提升村集体经济。2025年,烟草产业联合党支部参与培育的水果黄瓜、西瓜已相继入市,预计产值可达15万元。
(大棚内丰收场景)
时下,喻家坳乡田间烟叶采收已进入尾声,待烟叶采收完毕,便开始优质晚稻种植。烟草产业联合党支部的党员代表们早早开始了晚稻种植的准备工作,指导开展大棚水稻育苗,选育优质晚稻品种,参与跟踪指导。育秧周期较传统农田节省7-8天,稻苗质量显著提升。后期,烟草产业联合党支部将助力烟农通过线上本地电商销售平台“粮仓在线”、线下超市、食堂、湘村636等销售渠道,保障晚稻销路畅通。
据统计,自烟草产业联合党支部成立以来,合作社集体经济收入年均增长13%,不仅为合作社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烟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集中学习八项规定精神:涵养从烟队伍清风正气
为进一步加强烟农队伍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产业发展环境,6月26日,烟草产业联合党支部组织喻家坳烟草站全体党员和烟农党员开展八项规定精神专题学习活动,集中学习八项规定精神,观看《八项规定改变中国》,并围绕八项规定精神谈分享、谈体会,引导从烟队伍深刻领会八项规定精神的内涵和要求。
“喻家坳的烟叶烘烤即将进入尾声,即将进入烟叶分级收购环节,我们必将严格规范收购流程,杜绝人情收购、违规收购等现象,确保收购工作公平、公正、公开”。座谈交流期间,烟草公司党员代表周文表态。
“学习八项规定精神让我更加明确了行为准则。”烟农党员们纷纷表示,在今后的生产生活中,将严格遵守各项规定,共同维护良好的产业发展秩序。
通过学习八项规定精神,从烟的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得到了明显增强,这种清风正气的形成,不仅为烟草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也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烘烤110”活动:守护烟农收益的坚实堡垒
宁乡市喻家坳乡高田村烟农张里良感慨:“以前单打独斗,现在有了烟草公司的技术指导和合作社的专业化的服务,种烟更有底气、更有劲头了!”近年来,联合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积极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形成了推动合作社集体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在党支部的牵头下,通过“种植在户、服务在社”机制,合作社统一提供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等专业化服务,实现亩均成本降低约30%。
当前,正值烟叶烘烤这一烟草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烟农的收益。为切实解决烟农在烟叶烘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保障烟叶烘烤质量和安全,烟草产业联合党支部紧扣群众“急难愁盼”,深入开展“烘烤110”活动。
“烘烤110”服务队是由党员干部、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服务队伍,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随时响应烟农的烘烤求助。特别是在夜间,服务队伍加大对烤房的巡视力度,重点检查烤房的设备运行情况、消防安全隐患等。一旦发现问题,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修和处理,确保烤房正常运行。
在一次夜间巡视中,刘技术员发现一位烟农的烤房温度异常,存在烘烤失败的风险。经过仔细排查,确定是烤房的温控设备出现故障。他们连夜进行维修,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终于使烤房恢复正常运行,避免了烟农的经济损失。类似这样的案例在“烘烤110”服务过程中还有很多,服务队伍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烟农的关爱和责任。
此外,“烘烤110”服务队还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烟农普及烟叶烘烤知识和安全常识,提高烟农的自我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同时,建立烟农反馈机制,及时了解烟农在烘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针对性地进行解决。通过“烘烤110”活动的开展,烟叶烘烤的成功率大幅提高,烟农的收益得到了有效保障。
基层党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未来,宁乡烟草将继续深化基层党建工作,不断探索创新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作出更大贡献。(朱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