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七月,湖北省保康县金桥沟村的烟田里,绿油油的烟株整齐地排列着,在阳光的照耀下生机勃勃。一个皮肤黝黑、脸上布满细密皱纹的汉子,正专注地打量着烟株的长势,眼神里满是认真。他叫孙宗元,曾是一名军人,退伍后在基层烟站做了二十多年的技术员。从身着军装保家卫国,到扎根烟田服务烟农,他始终带着军人的那股强烈责任感,在烟田描绘着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图为在烟田查看烟叶田间管理
1992年,孙宗元带着对部队的不舍,脱下军装退伍。此后,他曾在外地的工厂打工,但心中那份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从未改变。2002年,当地烟草部门招聘技术员,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成为了一名基层烟站技术员。“部队不仅教会了我军事技能,更让我牢记要为老百姓办实事。现在换了一个工作岗位,我的干劲一点都没减。”孙宗元坚定地说。
刚进入烟草行业时,孙宗元深知自己在专业技术和实践经验方面的不足。烟叶育苗、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采烤、分级等一系列技术,对于他来说都是全新的领域。他凭着军人不服输的劲头,决心从头学起。白天,他泡在烟田里,仔细观察烟株的生长规律,遇到经验丰富的技术员,就追着人家请教,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晚上,他回到家,打开台灯,捧着烟叶种植技术类书籍认真研读,手中的笔不停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那密密麻麻的字迹,都是他从书本和实践中汲取的知识精华。就这样,经过两年时间的学习,他从一个烟草种植的门外汉,蜕变成为一名合格的技术员。
“孙技术员可真是个热心肠的人,我们烟农只要在技术上有不懂的地方,一个电话打过去,他准能及时赶到!”烟农王言贵提起孙宗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记得2024年烘烤季,王言贵在烤烟叶时,自控仪突然出现故障,屏幕上的数据消失不见,急得他团团转,不知所措。孙宗元得知消息后,立刻骑上摩托车,第一时间赶到烤房。他迅速排查故障,熟练地对自控仪进行维修,不一会儿,自控仪恢复了正常,一炉烟叶得以保住。看着王言贵脸上的愁容渐渐散去,孙宗元这才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图为在烤房前查看烟叶烘烤
二十多年来,孙宗元踏遍了辖区内的每一块烟田,烟农们的每一块土地他都了如指掌。他的手机通讯录里,存满了烟农的号码,在他心里,服务好每一位烟农,就是他不变的初心和使命。
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孙宗元始终牢记“退伍不褪色”的信念。在烟站,他充分发挥军人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每当烟农家里遇到困难,他总是第一个挺身而出,帮助烟农运输物资、移栽烟叶、烘烤烟叶,这些在他看来都是分内之事。农闲时节,他还会给烟农们讲述军营里的故事,让大家感受到军队的纪律和精神,激发大家的爱国情怀。“我是一名军人,也是一名烟草人,身份的增多意味着责任的加重。
孙宗元用军人的刚强,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绿色烟田,见证着他的付出与坚守。(文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