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新声 言筑心桥

2025-07-30 09:46:18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语言作为文化传承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是打通城乡要素流动的“基础设施”。为响应“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号召,南昌影视传播职业学院“红塬之声”推普团7月26日奔赴宁夏红寺堡移民博物馆

语言作为文化传承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是打通城乡要素流动的“基础设施”。为响应“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号召,南昌影视传播职业学院“红塬之声”推普团7月26日奔赴宁夏红寺堡移民博物馆,将普通话推广与当地移民文化深度融合,以专业实践探索语言赋能乡村发展的新路径,让规范语言成为激活乡村文旅活力、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纽带。

抵达后,推普团成员沉浸式体验了博物馆展览,讲解员为大家系统梳理了红寺堡作为全国最大生态移民区的蜕变历程——从“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到“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的蝶变,让成员们深刻认识到普通话在打破地域隔阂、凝聚移民共识中的基础性作用。基于对当地发展背景的理解,推普团与博物馆讲解员开展了推普专题研讨。围绕“如何用普通话讲好移民故事”,成员们结合专业优势,从语音规范、情感表达、叙事逻辑等方面提供实操指导。针对部分含方言特色的历史表述,双方共同探讨“保留文化韵味+确保理解顺畅”的平衡技巧,助力提升跨地域文化传播效能。

参观结束后,推普团在博物馆出口处面向本地游客开展集中调研。成员们以“家门口的文化如何走出去”为话题切入,了解游客对普通话在文旅交流中的认知,询问他们“用普通话向外乡朋友介绍红寺堡的故事,会不会让这份奋斗史被更多人看见?”针对“习惯说方言,怕说普通话不自然”的顾虑,成员们解释:“推广普通话不是取代方言,而是让不同地区的人更顺畅地交流,让红寺堡的故事传得更远。”

在深耕博物馆推普实践的过程中,推普团还与当地青少年群体展开了一场特别的互动——宁夏移民博物馆开展了第五届小小讲解员培训班,团队以“语言传承”为纽带,主动加入培训现场,围绕“用标准普通话讲好移民故事”与孩子们展开深度交流。成员们先以“朋友式访谈”拉近距离,耐心询问小讲解员们在备讲时的语言困惑:“在把方言里的老故事换成普通话时,有没有哪个词总觉得说不顺畅?”在轻松的对话中,团队精准捕捉到孩子们在方言转译、情感表达等方面的难点;随后开展现场培训:从核心词汇的发音规范,到讲解时的语气把握,再到用普通话传递故事中的乡土温度,成员们通过“示范读+逐句纠+分组练”的方式,带孩子们感受规范语言的魅力。培训完成后,团队成员笑着鼓励孩子们:“你们是红寺堡故事的小小传承人,说好普通话,就能让更多人听见这片土地的成长,让更多人爱上这里的故事。”

推普团队长黎佳慧,以“普通话与移民文化传播”为主题,在博物馆开展主题宣讲。她结合参观时感悟的红寺堡发展历程,以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讲述语言沟通在移民搬迁、产业协作中的重要性:“从五湖四海的移民汇聚此地,到特色产业通过通用语言对接广阔市场,普通话就像一条隐形的纽带,让奋斗的故事能被更多人听懂,让红寺堡的声音能传向更远的地方。”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南昌影视传播职业学院红塬之声推普团通过此次实践,将专业所学与乡村需求精准对接,不仅为红寺堡文旅发展注入了语言动能,更彰显了青年学子服务国家战略的主动作为。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