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青禾·拾遗”团队赴天台县茅垟村,以村落为卷轴,以非遗为笔墨,怀揣文化传承的使命与助力乡村振兴的热忱,开展了为期两周的社会实践。他们以脚步丈量乡土,用所学专业,以巧思活化非遗,在这片底蕴深厚的土地上,精心描绘了一幅文化根脉重续与乡村动能焕新的生动画卷。
非遗课堂,赓续文化薪火
“青禾·拾遗学堂”里跃动着青春的脉搏与求知的渴望,实践团成员们化身“非遗守护者”,一堂《蓝印花的秘密》拉开序幕。课堂上,实践团成员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互动等形式,生动讲述了蓝印花布一千余年的发展历史及其“刻版为骨、染浆为魂”的工艺精髓。制浆、刻版、刮浆、阴干、染色、氧化、漂洗……当素白的棉布浸入靛蓝染缸,在空气中慢慢氧化变色的神奇过程,教室里响起阵阵惊叹。除蓝印花布外,实践团还开设了面塑、漆扇、扎染等特色课程。蓝印花布的古朴纹样在巧手下重现,扎染的蓝白幻境引来阵阵惊叹,流光溢彩的漆扇惊艳了目光,“捏福”的憨态、石头画的野趣、拓印的古意,让参与其中的孩童乐此不疲,“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的美学价值,沉睡的非遗基因在互动中悄然复苏。
共富市集,焕活乡村活力
村口古树下,“非遗共富市集”热闹开张,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意交织,非遗文化在雨中焕发新生。漆扇绘制、扎染体验等非遗代表性项目变身“网红打卡点”,成品摊位前更是排起长队伍。特别设立的“非遗工坊”让村民、游客们亲手制作香囊、彩绘酒坛,体验传统技艺的魅力。络绎不绝的人流量见证了匠人巧夺天工的手艺,更深度参与互动体验,文旅融合更让非遗“可看、可玩、可带走”。团队也创新推出“线下体验+线上直播”双轨模式,通过特写镜头将非遗技艺的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呈现给网友,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是一场青春的淬炼,也是一曲乡土的回响。“青禾·拾遗”团队将持续探索非遗活化路径,深入乡村挖掘文化根脉,以青春担当助力非遗文化传承弘扬,让这片文化赋能的“青禾”在浙东沃野上继续茁壮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