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水净源团队:以技术创新守护碧水清流 激活循环经济新动能

2025-07-28 14:59:21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近日,在机加工废水治理领域,凝水净源团队传来振奋人心的捷报——其自主研发的生物质秸秆基有机絮凝剂,成功通过3家污水厂的实战检验。这款创新产品成效卓越,不仅将废水浊度去除率大幅提升至95%以上,还

近日,在机加工废水治理领域,凝水净源团队传来振奋人心的捷报——其自主研发的生物质秸秆基有机絮凝剂,成功通过3家污水厂的实战检验。这款创新产品成效卓越,不仅将废水浊度去除率大幅提升至95%以上,还助力合作企业实现10%的增收,同时达成降本增效18%的显著成果,为破解工业废水污染这一长期难题提供了全新的创新方案。

精锐团队:锚定目标,深耕环保经济双赢 赛道

以张澜为学术带头人的凝水净源团队,自组建之初便胸怀壮志,锚定了“环保与经济双赢”的宏伟目标。他们将目光聚焦于机加工废水污染治理与资源循环利用这一关键领域,凭借环境工程技术、市政工程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优势,开启了长达三年的深度调研之旅。

在这三年里,团队成员不辞辛劳,足迹遍布各地,精准锁定了26项污水处理过程中的痛点问题。经过无数个日夜的钻研与尝试,他们最终成功攻克了“生物质秸秆基改性制备 + 靶向絮凝协同增效”这一核心技术难关,成功研发出高性能的有机絮凝剂。经权威第三方检测,该产品对机加工废水的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高达81.3%,相较于传统化工絮凝剂,综合处理效率提升了20%以上,展现出了强大的技术实力。

全链创新:构建体系,反哺教学形成独特优势

在技术攻坚的艰难征程中,凝水净源团队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精神。团队累计开展了上千次严谨的实验,从秸秆原料的深入分析,到改性工艺的反复研发,再到工程化应用的不断探索,构建起了一套覆盖全流程的全链条创新体系。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团队建立的秸秆基絮凝剂教学案例库,已成功反哺高校实践教学,为环保领域的人才培养提供了鲜活且实用的素材。这种“研发—教学—产业”的联动模式,正是团队汇聚环境工程、大数据等跨学科人才所形成的独特优势,实现了知识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反哺理论的良性循环。

产品优势:安全高效低价,打开市场形成绿色闭环

相较于传统化工絮凝剂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成本居高不下的短板,凝水净源团队研发的生物质基产品具有“安全 + 高效 + 低价”的三重显著优势,在市场上迅速崭露头角。目前,该产品定价较同类竞品低30%,并且支持个性化定制,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凭借这些优势,产品已与多家污水处理厂、机加工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更值得关注的是,该项目的实施每年可消耗秸秆2万余吨,从源头上有效减少了秸秆焚烧带来的污染问题。同时,预计还将带动300余人就业,形成了“变废为宝”的绿色经济闭环,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未来展望:拓展场景,打造全产业链水循环方案

“我们不仅要让秸秆成为净水利器,更要让每一滴处理后的水都承载循环价值。”团队负责人的话语掷地有声,充满了坚定的决心。下一步,团队将全力加大研发投入,率先把技术场景从农业领域延伸至印染、食品加工等工业废水治理的核心领域。未来,更计划覆盖化工、造纸等高耗水行业,致力于打造全产业链的水循环解决方案,为更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随着“双碳”战略的深入推进,环保技术创新正成为撬动循环经济的关键支点。凝水净源团队的实践已经展现出了一条清晰的路径:当农业废弃物遇上精准治污技术,不仅能守护当下的碧水清流,更将通过技术场景的持续拓展,激活乡村振兴与产业升级的乘数效应。在团队的愿景中,未来的每一套处理系统都将成为“水资源再生站”,让工业废水变清流、农业秸秆成资源,最终以点带面形成覆盖全国的绿色水循环网络,为美丽中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