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东南大学生“艺”昂“扬”实践团深耕省级农文旅示范镇,在田清书记和陈绘副教授的指导下,前往扬州市沙头镇开展暑期实践活动。团队紧扣沙头发展需求,聚焦新阶段课题,通过设计重塑乡土活力、创意连通古今文脉,为沙头注入可持续振兴动能,助力其加速由“生态高地”向“农文旅强镇”跨越转型,展现了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青春力量。
抵达・初见乡土,使命在肩
图1 团队成员介绍
现如今,乡村振兴战略逐步深入推进,农文旅融合成为激活乡村内生动力的关键抓手。在此背景下,由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团委田清书记、设计系主任陈绘副教授共同担任指导的生“艺”昂“扬”实践团,汇集多元专业背景、兼具在地深耕经验的本硕学生,秉持着用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热忱,带着扎实的专业功底与青春活力,以实际行动,助力其从“生态资源高地”迈向“农文旅振兴强镇”,切实贡献青春力量。在调研初始便锚定清晰目标:通过设计赋能破解当地文化价值转化不足、产业融合深度欠缺、品牌传播创新乏力等发展瓶颈。
破题·时代使命,乡土困境
为精准把握沙头镇农文旅发展现状,实践团以实地调研为基础,系统梳理当地资源禀赋与核心痛点。团队走访了“乐活沙头,周末农市”品牌下的活动场地,挖掘其主题迭代与场景复用可能;与镇领导深入座谈,实地考察西江生态园及周边,如草垛子书房、胡笔江故居等核心地标资源,挖掘其在系统整合、深度开发、文化价值等方面的问题,构思如何让静态资源“活”起来。同时在毕季农场中思考,如何通过特色场景打造、品牌故事提炼等方式,让农场提升环境,有效吸引游客。沙头的田野与农场里,也藏着待被唤醒的乡土价值——团队深知,这里不仅需要技术的加持,更呼唤艺术的点睛与品牌的赋能。
图2 团队成员实地调研记录
成效・设计赋能,振兴实效
团队立足沙头镇农文旅发展基础,将设计作为“赋能工具”,产出能真正“留下”、切实拉动当地经济增长与发展的设计解决方案。
【品牌活动·破壁跨界】团队深度优化“乐活沙头,周末农市”品牌,并进行针对“广沙夜市”西瓜啤酒节及江苏省少儿魔方大赛的活动策划与视觉设计工作。通过联合本土品牌「汉森熊」,构想互动体验区,首创“农趣竞技”玩法,设计新潮活动概念场景与物料等方式,强化游客的沉浸式体验与品牌记忆。
【产品包装·焕新增值】团队成员们围绕春节、端午、中秋等重点传统节庆及西瓜、草莓、番茄等沙头特色单品,将沙头文化符号转化为高端IP化农作物包装,助力提升产品附加值。
【地标运营·活源共生】团队针对地标核心资源,开发系列主题文创,并设计全域导视系统,盘活地标、打造沙头专属IP、有效吸引游客。
成员们挥动画笔,为毕季农场的闲置疫情防控移动站进行墙绘美化工作。
图3 团队产出成果
图4 毕季农场墙绘最终效果呈现
分享・成果展播,乡音共鸣
经过一周多的努力,团队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路径,产出的墙绘作品、文创产品和活动策划等成果,使沙头镇文化影响力和旅游吸引力得到了显著增强。实践尾声,团队向沙头镇人民政府汇报了实践成果。汇报内容扎实丰富,务实创新,获镇政府与合作企业(如汉森熊、润沙心品)的高度认可。同时,实践中部分成果已取得显著可视化成果:为沙头啤酒节量身打造的游客互动方案及部分视觉设计,如美陈打卡立牌等已全面落地,成为吸引年轻客群的沉浸式载体;创新方案与视觉设计已在江苏省少儿魔方大赛及“广沙夜市”西瓜啤酒季中成功应用,游客普遍反馈活动“有趣且富有意义”,有效激活了沙头镇文化资源与产业潜能,推动当地旅游吸引力与文化影响力同步跃升。
图5 实践团成员与沙头镇政府领导合影
续航・薪火相传,共绘新篇
生“艺”昂“扬”实践团将持续扎根沙头镇乡村振兴一线,坚守初心,并将系统梳理实践中的经验与启示,提炼出可复制、能推广的乡村振兴设计服务范式。与此同时,进一步深化与地方政府、企业及社会组织的联动,携手探索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与多元模式。实践团成员坚信,凭借持续的探索与创新,必将为沙头镇及更多乡村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更多智慧动能,让乡村在艺术的赋能下绽放更璀璨的生机与活力。
图6 生“艺”昂“扬”实践团成员合影
单位|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来源|东南大学生“艺”昂“扬”实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