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风轻拂,带着海岛特有的咸鲜气息,掠过繁忙的渔港与静谧的社区。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烟草专卖局的“香溢”志愿者们走出机关,深入街头巷尾、社区工地,步履不停,将法治的种子播撒海岛,绘就一幅幅“法润人心”的生动图景。
街巷设摊布点 专卖法规入民心
“您看,根据《烟草专卖法》规定,个人零售卷烟必须持有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在人来人往的街角,志愿者们支起摊位,鲜红的横幅上写着“开展烟草普法宣传活动”的字样,一抹亮眼的“香溢红”格外醒目。
摊位前,一位大叔和阿姨正全神贯注地倾听着志愿者的讲解。“香溢”志愿者黄婉莹翻开手中的法律条文汇编,结合日常案例,耐心解释着许可证办理流程、真伪卷烟鉴别要点以及依法经营的重要性。大叔频频点头,阿姨则指着宣传册上的条款细细询问,小小的普法摊位成了街头巷尾传递法治声音的坚实阵地。
该局“香溢”志愿者们坚持常态化开展“普法集市”活动,不仅在重要节点集中宣传,更将普法摊位定期布设于集市、社区、码头等人流密集处,精心编印通俗易懂的《卷烟零售经营法律指南》和《真假烟识别口袋书》,用接地气的讲解有效提升了辖区零售户和消费者的法律素养与维权意识,让依法经营、放心消费的理念在海岛群众心中扎根。
图为志愿者在普法摊位前讲解烟草专卖法。孙悦悦 摄
银龄课堂开讲 社区普法暖桑榆
走进老年社区,另一番温馨景象映入眼帘。“爷爷奶奶,咱们聊聊日常生活中怎么防范诈骗,保护好自己的养老钱...”在社区活动区,“香溢”志愿者们正与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亲切交谈。没有高深的理论,志愿者们用最朴实的方言俚语,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关于赡养、财产保护的关键内容,以及常见的电信诈骗、保健品诈骗套路,化作家长里短的贴心提醒。老人们听得入神,眼神专注,时而提问,时而点头。
图为香溢志愿者在老年社区宣讲法律知识。邱颖莹 摄
“香溢”志愿者王佳跃递上精心编印的、字体放大的“银龄普法口袋书”,上面图文并茂地标注着维权热线和防骗口诀。法律知识的涓涓细流,就这样悄然滋润着社区老人的心田,为他们筑起一道温暖的法治屏障。
聚焦老年人切身需求、采用方言俚语和大字体图文资料的普法形式,显著提高了老年群体对法律知识的接受度和应用能力。口袋书中的防骗口诀和热线电话已成为不少老人随身携带的“护身符”,在实际生活中成功帮助多位老人识别并避免了潜在诈骗风险,切实守护了他们的“钱袋子”和晚年安宁。
银龄课堂不仅传递了法律条文,更成为提升社区老人安全感、增强其依法维权意识的有效载体。
工地法律传音 法治思维护工友
轰鸣的机器声与钢筋水泥构成了独特的背景音。在繁忙的建筑工地上,身穿红马甲的“香溢”志愿者们的身影,为这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增添了一抹别样的法治亮色。
图为“香溢”志愿者在工地向工人讲解宪法知识。陈慕兰 摄
“工友大哥,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保障着我们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比如劳动权、休息权……”“香溢”志愿者郭定攀翻开《宪法》宣传册,指着相关条款,对着面前一位脸上沾着些许灰尘的工人师傅认真讲解。师傅听得仔细,双手翻开宣传册,眼神里充满了对新知识的渴求。
志愿者们落脚于工友们最关心的劳动报酬、安全保障、休息休假等切身权益上,让“高大上”的根本法在工地的泥土气息中变得可知可感、可亲可近。
潮起潮落,法润无声。从熙攘街巷到温馨社区,从轰鸣工地到海岛深处,“香溢”志愿者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乡音传递法理,将专业的法律条文转化为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生活智慧,在基层的沃土上持续浇灌着法治的根系,为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贡献着坚实的“香溢”力量。(朱泽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