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丰都,山间花椒藤上缀满饱满的红果,空气中弥漫着独特的麻香。2025年7 月 9 日,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翼梦天府队,“三下乡“实践队伍踏上这片土地,以 “椒香渝梦 —丰都振兴行” 为主题,开启了为期七天的乡村实践之旅。团队带着对乡村振兴的思考与热忱,深入丰都田间地头与村落街巷,既探寻花椒产业的发展密码,也用陪伴与欢笑为当地儿童编织夏日童话。
椒香探源:街头问计寻产业脉络
首日聚焦产业认知度,实践团以董家镇街头为课堂,随机访30余名居民,围绕花椒种植展开"民生调研"。调研数据显示,九叶青花椒作为董家镇主打品种,凭借"自然条件适宜、品种优势明显、规模效应突出、产业基础扎实、市场需求稳定"五大优势,成为村民增收"金钥匙"。村民李大伯笑道:"这九叶青,颗颗饱满油亮,晒干后麻香味浓得很!去年我家5亩地收了1万多斤鲜椒,烘干后卖了6万多元,比外出打工还强哩!"
图为实践团街头采访居民,共话花椒产业新篇
椒田寻道:实地考察探产业实况
次日,实践团深入田间地头,对花椒种植园展开了实地考察。在丰都县陇水盛源花椒种植股份合作社,队员们仔细观察花椒的生长态势,详细记录土壤墒情、灌溉设施等情况。他们与种植户深入交流,了解花椒种植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和需求。种植户向队员们介绍,花椒种植需要精心呵护,从修剪枝叶到防治病虫害,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实践团成员认真倾听,仔细记录,用脚步丈量着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用专业知识和敏锐洞察力探寻着花椒产业的发展现状。
图为翼梦天府队在当地花椒农户引领下,深入花椒产地考察
童心筑梦:文化润心育时代新人
为了丰富乡村儿童的暑期生活,实践团在第三天精心策划了一系列趣味活动。“房树人”心理测试活动,通过绘画的方式关注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分组手工创作环节,孩子们用漆扇绘就山水田园,以超轻粘土捏出“花椒丰收图”,用石膏娃娃定格童真笑脸,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吹球过河”挑战赛则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和反应能力。四年级学生小雨兴奋地说:“哥哥姐姐教我做扇子,我要把它送给爸爸妈妈,告诉他们我在学校过得很开心!”
创享集市:趣味互动添乡村活力
活动进度已过半,套圈游戏成了最受欢迎的项目。队员们提前绘制的套圈盒子,成了孩子们眼中的 “宝贝”—— 有的画着金灿灿的花椒串,有的写着 “‘椒’口称赞”,还有的画着卡通版的花椒。8 岁的小宇盯着那个画着卡通花椒的盒子不放,试了十几次都没套中,急得直跺脚。队员们没有直接帮忙,而是蹲下来教他技巧:“身子再蹲低点,瞄准了再扔。” 最后一次,小宇深吸一口气,稳稳一扔,圈套中了盒子!他蹦起来抱住队员:“哥哥姐姐,这个盒子我要好好收着,你们明年还来吗?我教你们摘花椒!”
瞧那小小的套圈,嗖地圈住欢乐,咻地缠上乡情,唰地串起大学生和乡村孩子的纯真友谊!
图为翼梦天府队携小朋友套圈嬉戏,乡村洋溢欢乐温情
银龄关爱:温情探访暖老人心田
实践团带着牛奶、水果、面包等慰问品,走进乡村老人的家中。队员们与老人们亲切交谈,详细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倾听他们讲述过去的故事。一位老人拉着队员的手,感动地说:“你们能来看我们,还带这么多东西,真是太贴心了。” 这次探访活动,让老人们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和温暖,也让实践团成员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尊老、爱老、助老的意义。
图为翼梦天府队携物资,为乡村老人送去暖心关怀
墙绘添彩,以笔传情绘就乡村新貌
实践队还开展了红色墙绘创作活动。队员们提前构思设计,以鲜艳的红色为底色,绘上闪耀的五角星,融入可爱的 “种花兔” 形象,搭配 “不抛弃、不放弃,我们都是种花兔,种花家就由我来守护!” 的文字,将爱国情怀与青春担当融入画面。
绘画时,村民们好奇围观,小朋友们也凑上来帮忙递颜料、擦画笔。画笔在墙面上游走,原本单调的墙面渐渐 “活” 了起来。“姐姐,这只兔子好可爱,它真的能守护我们吗?” 小朋友稚嫩的提问,让队员们笑着回答:“当然呀,我们一起用画传递力量,守护美好家园!” 墙绘不仅为乡村添了一抹亮色,更在创作互动间,把家国情怀种进大家心里。
青春答卷:在泥土里扎根,向振兴而行
椒香盈袖处,渝梦正当时。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椒香渝梦——丰都振兴行”实践团以青春之名,在巴渝大地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正如队员们在总结会上所说:“三下乡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未来,我们会带着这份来自丰都的感动,继续关注乡村,用专业所学为更多‘花椒梦’‘振兴梦’添砖加瓦。” 也期待更多青年能走进乡村,在泥土芬芳里,书写属于新时代的青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