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7月12日,为聚焦国家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校级精品“美育润乡·童心筑梦”实践团队立足于金鱼镇“一村一善”慈善生态网络建设需求,组织青年大学生深入乡村基层,聚焦困境儿童、流动儿童、留守儿童等少年儿童群体,充分发挥空中乘务学院专业特色与大学生志愿者的青春活力,通过乡村调查、社区参与、艺术教育、美育实践等多元形式,赋能儿童审美素养提升与乡村社区文化治理创新,助力构建儿童友好型乡村生态。
创新做法
(一)团中央立项引领,打造示范“七彩假期”
依托团中央“七彩假期”全国示范团队立项优势,精准对接国家要求与地方需求,系统实施涵盖思想引领、美育体验、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文化传承、学业辅导及特色民航科普的多元化课程包,为乡村儿童提供规范、丰富的假期成长体验。
(二)专业特色深度赋能,跨界融合特色课程
充分发挥空中乘务专业优势,创新将民航科普(理论、礼仪教学、模拟舱沉浸体验)带入乡村课堂。同时,融合开展军事训练(国防安全)、非遗传承(剪纸、绵竹年画)、民族艺术(少数民族服饰、藏舞等)、心理健康文明生活(垃圾分类、知心姐姐心理讲堂),形成“安全+文化+艺术+科技”跨界课程体系,有效拓展儿童视野与素养。
(三)调研驱动精准实践,成果反哺乡村治理
将贯穿全程的儿童及家长需求调研作为活动设计调整依据,建立即时反馈机制优化服务。最终形成《金鱼镇乡村儿童美育与成长需求调研报告》,为当地“一村一善”慈善生态网络建设及乡村社区文化治理创新提供数据支撑与决策参考。
实践内容
(一)开营仪式,开启征程
2025年7月7日上午,“美育润乡·童心筑梦”志愿服务队在广汉市金鱼镇诚恩社会服务中心正式开营。团队成员完成筹备工作后,9时举行开营仪式。指导老师龚旖凌阐述了活动关爱困境儿童、锤炼青年才干的意义,学生代表王晴表达了“用专业与热情播种希望”的决心。全体合影后,实践正式启动。
随后开展破冰活动,李环介绍整体安排及奖励机制,组长们带领组员相互熟悉。李泊萱组织趣味游戏,孩子们积极参与,气氛热烈。游戏后通过抽奖发放礼品,圆满结束上午活动。
下午,孩子们携带作业签到就座,热情投入学业帮扶。调研组成员同步开展儿童调研。实践队部分成员则走进老君观,探寻孝善文化根脉,为“一村一善”注入养分。
(二)多元课程,丰富体验
7月8日,团队开展思想引领与心理健康课程。李冠辰讲解国旗、党旗等旗帜内涵并指导手工粘贴,同唱《每一个你》,厚植家国情怀;随后结合生活实例阐释核心价值观,孩子们书写理解。在“同拼中国梦”环节,孩子们用谷物拼中国地图,强化领土意识;最后制作志愿者宣言卡传递奉献精神。
同时,王晴进行“知心姐姐”心理健康课,通过互动认识情绪,孩子们在发放的小卡片上写下烦恼供调研参考;课后带领“树叶拓印帆布包”创作,激发想象力。
调研组利用接送间隙开展家长问卷调查,收集教育需求。
下午分组行动:志愿者耐心辅导课业并开展儿童谈心调研;部分成员则出席“三全育人”分享会并参观广汉分院塔台,近距离感受飞机起落魅力。
(三)安全与文明,双重浸润
7月9日,活动围绕文明生活素质拓展、安全教育课程等展开。上午,团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安全教育讲座、学习垃圾分类等活动。在“安全与文化”活动中,退伍军人李环带小朋友体验军训,成了最大亮点。他教孩子们站队列、练应急,结合安全知识讲军人的纪律:“守规矩、敢担当,才是真正的军人。”孩子们在练习中懂了守护的意义,国防文化与安全教育悄悄扎根,鲜活又动人。在安全教育课程中,李环结合真实案例,讲解了暑期防溺水、拒绝毒品、防拐骗等知识。垃圾分类课堂上,彭乐乐利用图片、视频、实物道具等,向孩子们详细讲解垃圾分类的知识,并组织垃圾分类模拟投放游戏,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掌握垃圾分类技能。
下午,团队继续开展学业帮扶、调研等工作。学业帮扶中,志愿者们耐心辅导,穿插休整及团辅游戏,让孩子们在轻松氛围中学习。调研小组则分批次进行家长调研,进一步收集信息。
(四)专业科普,启迪梦想
7月10日上午,实践团成员李泊萱给小朋友们讲解空乘礼仪以及安全带、氧气面罩、救生衣的使用,引导孩子们了解航班规定,培养正向的安全观。赵雨欣带领小朋友们了解航空应急救护知识,白宸玮讲解飞机上的结构与种类等科普知识。为将理论与实际结合,成员们带领孩子们进行纸飞机手工制作,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会分享与合作。
下午,实践团依托学院专业资源,在实训中心组织航空科普实践活动。杨莉欣雨介绍实训中心概况,李泊萱明确学习目标与内容。在灭火训练舱内,李环讲解灭火设施与应急处置要点,周瑾怡介绍各类救生筏的功能及使用方法,龚老师将航空安全知识融入趣味讲解。在实训中心二楼,彭乐乐引导孩子们认识多种飞机应急设备。随后的VR体验环节,让孩子们直观了解乘机流程等。活动高潮在模拟客舱实操体验环节,孩子们学习并实践了多项关键操作,亲身感受真实的客舱环境。
(五)文化传承,圆满结营
7月11日上午,团队开展少数民族舞蹈教学、手工剪纸、了解绵竹年画等活动。高慷宁、杨莉欣雨带领孩子们学习少数民族舞蹈,周瑾怡则讲解并指导孩子们进行手工剪纸和绵竹年画制作,让孩子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下午,结营仪式隆重举行,包含服务地领导讲话、指导老师讲话、学生代表讲话等环节。随后进行成果展示与分享,播放活动纪实短片,学生和儿童分别分享参与感悟。接着进行文艺汇演彩排和结营暨颁奖仪式,为此次实践活动画上圆满句号。
(六)调研工作,贯穿始终
在整个实践过程中,调研工作同步开展。团队设计了涵盖学习、家庭、心理及志愿服务需求的调研问卷,开展调研培训,明确沟通技巧与隐私保护要求。调研组成员分组对辖区儿童、家长等进行问卷调研与访谈,整理分析调研资料,为活动的开展和后续工作提供依据。
实践收获
(一)儿童成长方面
通过一系列活动,孩子们在多个方面得到成长。在思想引领方面,孩子们深入学习了国旗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深化了爱国主题教育,筑牢了信仰根基,增强了“祖国领土一块也不能少”的主权意识。
在安全意识与技能方面,孩子们学习了饮食健康、运动科学、视力保护等健康知识,掌握了交通安全、火灾逃生、地震避险、洪涝自救、溺水预防等应急能力,全面提升了风险防范意识与自护技能。
在美育与素养方面,孩子们接受了心理辅导、亲情陪伴及创意美育课程,参与了特色航空科普实践,全方位涵养了情感温度、审美能力与科学素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也得到锻炼,如在手工制作、绘画等活动中表现出色。
在学业方面,孩子们得到了课业辅导、学习方法指导及学习兴趣培养,有效突破了学业困境,夯实了发展基础,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增强。
(二)团队发展方面
团队成员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锻炼。通过组织和开展各项活动,成员们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应急处理能力等得到显著提升。在与儿童和家长的互动中,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深刻理解了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能力也得到加强,成员们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共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同时,成员们将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升了专业应用能力,如空中乘务专业的成员在航空知识科普、礼仪教学等方面发挥了专业优势。
(三)乡村影响方面
此次实践活动为社区带来了积极影响。活动赢得了社区居民的广泛赞誉,团队扎根基层、服务为民的实效得到认可,促进了社区的和谐发展。在文化传承方面,通过开展剪纸、绵竹年画、少数民族舞蹈等活动,让乡镇儿童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助力了传统文化在乡村的传承与发展。
在社区治理方面,实践活动探索了美育融入乡村社区治理的路径,如通过艺术活动收集居民对社区治理的意见、组织社区环境美化活动等,为构建儿童友好型乡村生态和乡村社区文化治理创新提供了有益借鉴。
通过本次“美育润乡·童心筑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不仅为乡村儿童带来了知识与温暖,自身也得到了成长与锻炼。引导青年志愿者在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感,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文字:李冠辰、龚旖凌 摄影:“美育润乡·童心筑梦”摄影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