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至15日,时隔10年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释放多重重要政策信号,为我国城市发展指明新方向。
随着我国城镇化率从2015年的56.1%升至2024年的67.0%,城市发展进入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的新阶段。会议强调“内涵式发展”,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促使房地产行业从大规模开发转向精细化运营。
“城市更新”首次被写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总体要求。城市更新概念提出者于今指出,“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这一提法,明确了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高质量城市更新是破解“城市病”、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的关键,也是扩内需、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支点,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意义重大。
于今认为,落实会议精神需构建标准规范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国际传播体系和“全脑城市体系”。他强调解决就业是关键,可实施“城市更新治理骨干培训工程”,培养10万城市更新规划师岗位,兼顾治理与就业。通过挖掘就业增长点、加强培训,实现经济与就业良性互动,中国人民城市理念也为世界城市转型提供新思路。
会议工作重点发生转变,政策重心从拆迁转向更新。以城中村改造、危旧房更新取代2015年提出的“加快城镇棚户区改造”,强调激活存量需求,通过提升存量房质量推动供给侧升级。像北京、上海等城市已试点微改造提升老旧社区功能。
住房城乡建设部原总工程师、中国建筑业协会原会长王铁宏表示,“城市住宅更新 + 基础设施更新”同时发力,是更大规模的“扩内需”,将成为拉动经济、改善民生、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在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方面,会议将其列为七大重点任务之首,提出发展组团式、网络化的现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经济学家肖金成提出长株潭城市群可形成“3 + 6”格局,中部地区要加强次区域合作。
“十四五”时期我国规划了19个国家级城市群,全国有30多个大型都市圈,但多数处于培育阶段。都市圈能实现要素高效流动与资源优化配置,如深圳与东莞的地铁对接。专家指出上海与其毗邻城市轨道交通里程与东京都市圈有差距,意味着都市圈发展空间巨大。并举例湖南,可构建以娄底为中心的湘中几何枢纽城市群,以及打造以怀化为中心武陵山片区陆港经济示范区。
此外,会议强调城市发展注重内涵式,关注民生与文化。旧城改造不搞大拆大建,要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城市更新要兼顾“面子”与“里子”,以百姓满意度和生活便利性为评判标准。此次会议为我国城市发展描绘新蓝图,未来城市将朝着高质量、内涵式、均衡化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