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灿阳穿透围剿的云朵,束束金光劲刻在马头墙的斑纹里,透过天窗,照在了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身上。7月10日,合肥工业大学”檐下清风“实践团走进这座千年古村落,用青春脚步丈量乡村振兴的文化脉络。
“好凉快!”
踏进水街的那一步起,沁人的凉意拂过脸颊、眉梢,疲惫也被丝丝消解。合工大十余名师生的脚步越发雀跃起来。挑着旧时光色的龙川檐角,叠进烟火岁月的层层砖瓦,“墨浪翻滚”的马头墙和刻透匠人心血的木雕,“屋角飞檐系流云,马头墙处叠山韵”,在工大学子的摄影机里,雕刻成诗。
“肯定是老房子好”
“叔叔,您好,请问您住过村里的老房子吗?您觉得,是老房子凉快还是现在的住所更凉快呢?”。网新专业的同学赵悦向景区工作人员郑老师提问。“住过,肯定是老房子更凉快!”赵老师笑着答道,“我们徽派建筑是鳞次栉比的,你看那远处的马头墙,我们有的是两级,有的是三级,这一个是观景,一个是防火防盗的功能。天井是我们徽州的一个特色,‘四水归明堂,肥水不流外人田’,聚财的意思;第二个是亮化,光照进来,整个屋子都是亮堂堂的。这边的老房子都是冬暖夏凉的。”
实践团队还走访了工大学长、非遗传承造纸大师和一名苏州的游客,得到的反馈出奇的一致——徽派建筑的智慧至今令人叹服。
“岁月里的温情”
奶奶抚着粗大的木柱,回忆道:“我们小时候就是在这里读书,当时就拿一个板子,把一年级和二年级的隔开,我们小时候不像现在,我们那个时候兄弟姐妹多,当时还是比较辛苦,要照顾弟弟妹妹。现在我们只有在有活动,开会的时候才会在这里热闹一下了,我还会在这里打鼓哩。”“......龙须山叫龙须山是因为龙须山上有一种草叫龙须草,这个草可以拿来编草鞋,我小时候还穿烂过两双......我们这里有一户姓丁的人家,他们人都很好,我们都是像一家人一样的,我小时候还和他们家的小姑娘一起上山割草,但是那个小姑娘爱干净,有一天衣服弄脏了就去洗衣服,但是发大水了,唉”几十年前的岁月从她的瞳仁里绽放,在檐角天狗的慈爱注视下,和着天井泻下的金光,流进了我们的眼眶。
此一行,工大学子不仅领略了徽派建筑带来的降温智慧,更感触到,这些白云苍狗、脉脉真情,早已镌刻在了梁架、立柱的每一寸里,伴着日升月落、朝朝暮暮,俯瞰着龙川冬暖夏凉的岁岁年年!这些藏在飞檐下的清风、刻进木雕里的匠心,都在诉说着一个永恒命题:乡村振兴,一定要守住历史的脉络,让这些或被人遗忘的古建筑焕发新生。
夕阳西下,马头墙的剪影越发深邃。如何让这些承载着智慧与记忆的古建筑继续陪伴龙川灿烂下一个百年,是留给他们的思考,也是属于这个时代的课题。 (肖雅柔 马莹莹 刘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