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福建省教育厅发布《关于新一批省级“智慧教育试点区”“智慧校园试点校”遴选结果的公示》。泉州市鲤城区成功入选新一批省级“智慧教育试点区”;同时,泉州市第七中学成功入选新一批省级“智慧校园试点校”。此次入选标志着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成果获得省级权威认可。这份荣誉不仅是对过往探索的肯定,更是区域教育迈向智能化、高质量发展的里程碑。
鲤城区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以教育数字化转型为抓手,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以人工智能深度应用推动大规模因材施教为核心,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着力构建精准教、个性育、科学管的教育高质量发展支撑体系。到2025年,力争基本建成全省示范、国内有影响力的智慧教育生态体系,打造智慧教育助力教育现代化的创新示范,促进区域教育品牌影响力和教育治理水平整体跃升。
2025年1月,鲤城区联合科大讯飞,启动智慧教育信息化示范工程项目建设,以“1+3+1”智慧教育框架为核心,推进教育新基建实施。该体系聚焦“三全两高一大”目标,依托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致力于实现教育治理智能化、教学场景多元化、资源供给精准化。在具体实践中,鲤城区遴选泉州七中等六所学校作为样板校,承担“试点先行、辐射全区”的使命,通过深度融入AI、大数据等技术,赋能教学、管理、评价全流程,推动人工智能在教育全场景的应用实践,形成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依托讯飞的技术优势,助力教师精准教学、学生个性化学习,协同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切实落实规模化因材施教。
截至目前,全区教师信息化研训超55场,精准教学系统支撑考后数据分析报告查看超11.1万次;AI双语听说课堂显著提升学生能力,实验班平均得分跃升23个百分点;更创新构建“五育融合”数字生态,从AI运动站动态监测体能,到人工智能实验室培育科创思维,再到智慧阅读平台激发百万字阅读热情,全方位塑造面向未来的教育新形态。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叶贻雄强调,技术革新始终服务于育人本质,教育者需以“被唤醒的初心”拥抱变革,在课堂主阵地中探索人机协同、因材施教的新路径。
作为鲤城区智慧教育的先锋力量,泉州第七中学的数字化转型实践成效显著。学校于2025年初系统性引进科大讯飞AI智慧课堂、AI双语听说课堂、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及人工智能创新教育实验室等核心产品,以技术深度赋能教学流程重构。其中,智慧课堂系统围绕备课、授课、作业及教学数据分析形成闭环,有效强化课堂主阵地,推动教学模式向精准化、高效化转型。
为加速技术落地,学校于今年3月开展为期4天的“聚焦数字信息化教学,构筑高效课堂新范式”专项培训,通过理论与实操结合,全面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数学教师张晟隆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课中,依托平台打造“预习数据驱动备课—课中实时靶向讲解—小组投屏思维碰撞”的精准教学闭环;英语教师蒋建军构建沉浸式语言环境,通过递进式活动设计与即时反馈优化教学策略;地理教师陈婧怡以“K3国际列车”为情境线索,巧妙运用抢答投票功能激发课堂参与活力。这些生动实践,彰显了技术赋能从“工具升级”向“理念革新”的质变。
在泉州七中,智慧课堂的推进不仅实现了教学工具的迭代,更触发了教育理念的深层变革。依托课前精准导学、课中动态调控、课后个性巩固的全流程数据支撑,教师突破经验式教学局限,学生则在深度参与中迈向个性化成长。
此次入选省级试点,既是对鲤城区智慧教育生态战略引领价值的认可,亦是对泉州七中教学数字化转型实践成效的肯定。它标志着鲤城“全省示范、国内影响力”的智慧教育蓝图正加速落地,七中“因材施教”的理想图景也获得更广阔的发展平台。未来,区域将以试点建设为契机,持续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模式,将技术动能转化为育人势能,为全省乃至全国贡献“边实践边思考”的鲤城方案,实现优质教育普惠共享与区域品牌影响力的双重跃升,真正答好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