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初垂,在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蓝溪镇梅永村烤房群内,十余位烟农围坐在圆桌旁,看着手机上今年最后一烤烟叶的烘烤曲线图热烈讨论记录着。
“为了提升我们的烟叶烘烤技术,烟草公司把烟技员、烤师和我们烟农凑在一起进行‘围炉谈烤’,交流烟叶烘烤技术。我们白天忙着采烤烟叶,晚上学技术,既不耽误干活,又能学到真本事!”蓝溪镇梅永村烤师周生林翻开笔记本认真记录烘烤温湿度控制要点。
这原来是上杭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在烟叶烘烤季,针对烟农“白天采烤忙,无暇学习”的情况,组织烟技员成立“烘烤技术小组”,在晚间7点至9点深入烤房集群区,设立“围炉谈烤”流动课堂,开展烟叶烘烤技术研讨,覆盖全县12个烟区乡镇。
图为“围炉谈烤”技术交流活动人员现场研讨在烤烟叶温湿度情况。上杭县局(分公司)供图
图为烘烤技术小组在上杭县中都镇罗溪村烤房群开展技术交流活动。上杭县局(分公司)供图
为确保精准触达,各烟草站点提前1-2天通过烟农微信群发布夜谈会预告。在蓝溪镇黄潭村,烟农赖元宝骑摩托车趁着夜色从山窝里赶到烤房群来,匆匆坐下:“两天前听说今晚要讲‘后发烟’烘烤的注意细节,去年我因烘烤不当损失了500斤好烟,这次可得好好学。”据统计,此次黄潭村“围炉谈烤”活动吸引65名烤师及烟农参与,夜间培训到课率达95%以上。
“这种叶片含水量较少、叶片较厚的烟叶,如果以低湿状态进行烘烤,温度到42℃容易逐渐出现青叶现象。”在蓝溪镇蓝溪村现场教学中,烘烤师丘涛举起一捆烟叶,对照烘烤曲线图分析,“建议统一延长变黄期升温阶段时间,并将湿球温度稳定在37℃左右,才能保证烟叶黄软同步协调烘烤。”
在“围炉谈烤”活动中,烘烤技术小组会提前收集存在的问题,结合田间烟叶长势、鲜烟分类质量及烘烤记录数据,逐户分析烤后烟叶僵硬、挂灰、洇筋等问题成因,并针对性提出装烟密度调整、温湿度精准控制等优化方案。
蓝溪镇烟农高永丰感叹:“原来‘挂灰烟’是排湿时机不对,这种‘沉浸式’教学比指导材料管用多了!”
在每晚课程结束后,烘烤技术小组都会收集记录烟农和烤师的烘烤技术需求,据此建立‘问题跟踪-定向提升’的闭环体系,让从“大锅饭”变成“定制餐”。同时,“烘烤云诊室”同步上线,烘烤技术小组轮班值守,累计解答技术咨询数百条。
图为烘烤技术小组在临城镇上登村烤房群进行烤后烟叶分析。上杭县局(分公司)供图
整个烟叶烘烤季,上杭县局(分公司)的“围炉谈烤”活动举办120多场,优化多个烘烤工艺环节,烟叶品质和纯度明显提升。这场贯穿烘烤季的“夜间课堂”,正照亮烟叶提质与乡村振兴的双赢之路。(黄毅斌、林旺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