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画师”养成记——故宫博物院古书画临摹复制技艺展盛大开幕

2025-07-03 11:30:19 来源: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 6月28日上午,由故宫博物院与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联合主办的202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宫廷画师’养成记——故宫博物院古书画临摹复制技艺展”在浙江省非物质

 6月28日上午,由故宫博物院与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联合主办的202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宫廷画师’养成记——故宫博物院古书画临摹复制技艺展”在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幕。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中央文史馆馆员、著名书法家董正贺,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吕伟强,故宫博物院文保修复部主任、研究馆员屈峰、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张雁,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艺术处处长陈吉芬,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主任(馆长)郭艺等领导嘉宾共同出席开幕式。郭艺主任(馆长)致欢迎词,屈峰主任致辞。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中央文史馆馆员、著名书法家董正贺和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吕伟强共同为展览启幕。

故宫博物院文保修复部主任、研究馆员屈峰表示,浙江是非遗大省,非遗项目保护传承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是浙江非遗项目展示和宣传推广的重要平台和重要窗口,基于场馆优势,“宫廷画师”养成记——故宫博物院古书画临摹复制技艺展成功落地。临摹不仅是一项技艺的传承,更是一种艺术的活动和艺术的学习方式,本次展览既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性质,又具有艺术的性质,以创新的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精神呈现在大众面前。

聚焦千年技艺,守护艺术生命

故宫博物院古书画临摹复制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本次展览荟萃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共计102件(套)珍贵古书画精品摹本,是这项技艺成果的集中呈现。临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传承中国古代书画艺术、书画技法的重要手段。临摹技艺使得诸多名作得以跨越千年存续至今。在当代文物保护领域,人工临摹再现原作的神韵和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不仅传承了原作艺术技法,也延续了原作的艺术生命。展览配套多样的互动体验,引领观众跨越千年感受这项传统技艺再现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精髓。

揭秘传统绝技,融合古今智慧

现场系统展示了从做绢、勾描、上墨,到渲染、调色、摹款、钤印的七大关键技艺步骤,通过专用矿物颜料、临摹绢样本及详实的技艺传承谱系图,全方位揭示这项要求“形神兼备”的传统绝技的奥秘。现代科技手段如显微图像、高光谱扫描等,则辅助观众深入观察古画肌理与色彩层次,凸显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的融合。

荟萃摹本珍品,分期轮换呈现

展览汇集汉唐至清代众多经典名作的摹本。观众可近距离欣赏《马王堆汉墓出土导引图》《虢国夫人游春图》《芙蓉锦鸡图》《听琴图》《货郎图》《层叠冰绡图》《九峰雪霁图》等名作的摹本精品,感受古代书画的艺术魅力和摹制技艺的精湛水准。展览将分两期呈现,第一期(开展至8月25日)展出45件(套),第二期(8月26日至闭展)将轮换展出42件(套),《虢国夫人游春图》《芙蓉锦鸡图》《听琴图》等15件(套)摹本将全程展出。

沉浸互动体验,探寻艺术密码

互动体验区设有触摸屏与电子画笔,观众可亲手勾勒《人马图》《二马图》《昭陵六骏图》等经典作品的线稿,体验古代画师的运笔之道。亲子手工坊提供亲子手册进行调色与描摹,感受传统画材的独特质感。现场准备了放大镜,便于观众细致观察作品精微之处,探寻艺术背后的文化密码。

文创焕活雅趣融贯中式美学

以《芙蓉锦鸡图》《听琴图》等展品为设计灵感,展览精心开发了一系列文创产品,如书签、丝巾、帆布袋等,让观众得以将“故宫美学”融入日常生活。观众还可参与打卡集章活动,收集专属纪念章,为此次文化之旅留下独特印记。

“宫廷画师”养成记——故宫博物院古书画临摹复制技艺展,自6月28日展出至10月26日,诚邀广大市民、学生及艺术爱好者走进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亲身体验“宫廷画师”的匠心传承,在笔墨丹青间开启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永恒魅力。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