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的苏仙五里牌烟区,青翠的烟叶在烈日下舒展身姿。村口的烤房群蒸腾着袅袅白雾,烟农钟圣平掏出手机轻点屏幕,烤房内温湿度曲线跃然眼前。“以前守着炉子三天三夜不敢合眼,现在有了这'云管家',在家吹着空调就把烟烤了!”他黝黑的脸上漾开笑意。不远处,“烘烤110”服务队的摩托正穿越田埂,车轮卷起金色烟尘,划出一道乡村振兴的流动风景线。
(烟农在烤房群编烟)
智能烤房里的绿色革命
在苏仙五里牌镇翠江村的生物质颗粒烤房前,钟圣平抓起一把褐色燃料:“木材、稻壳、秸秆压成的宝贝,一炉省250块,烤出的烟叶又黄又亮!”生物质烤房的燃烧机内跃动的火焰,映照着苏仙五里牌烟草绿色转型的坚实步伐。这项创新技术构建起“秸秆收集-颗粒加工-清洁能源”的闭环产业链,目前,郴州多个烟农合作社建起颗粒加工点,农业部门提供改造补贴,农科院优化燃烧参数,让废弃秸秆在产业链中重获新生。
技术革新更在云端悄然发生。借鉴国内其他先进烟叶产区的智慧烘烤经验,打造的“智慧烘烤数据中心”,正在重塑传统烘烤方式。当苏仙五里牌烟农汤磊的烟叶含水量高出平均值5%,烘烤师结合实际设置延长变黄期排湿时间。
“生物质烤房的运用,建立了烘烤监测中心,全面掌握辖区烤房运行情况,就像给每片叶子配了专属烘烤师,烘烤总管结合实际不断优化烘烤工艺,让传统经验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大大降低了烟农烘烤烤坏风险。” 两区烘烤总管李岩说道。
(技术人员带领烟农现场操作生物质烤房)
24小时不熄的护航灯火
“老师傅,大田后期也要重视病害防治,一定要成熟采收!”烟草站技术员小刘的喊声穿透烟田,不远处的烤房群内,采收工、编烟员、上坑员分工明确,副站长刘志辉的正有序的下达实时调度指令,这一幕正是五里牌烟站舒源村推行烟叶“采编烤”全托式烘烤服务模式的缩影,辖区烟农将烟叶采收、烘烤、分级全权委托,“从田间采收到专业化烘烤、分级烘烤全程不用操心,真是省时省力又省心!”翠江村种烟大户欧小华兴奋地说道。
深夜的烤房战场依然紧张运转。6月下旬的某个凌晨,北湖华塘烟农肖四文的烤房风机突发故障,一个紧急电话后,“烘烤110”队员20分钟内携装备抵达现场。手电光柱划破黑暗,检修、更换、调试...四小时后烤房重焕生机。“要不是你们,这房烟就成灰了!”李师傅声音哽咽。2025年,郴州北湖、苏仙两区结合实际,构建起199名服务队员+9个烘烤服务队的烘烤服务网络,严格落实“2412”烘烤应急工作机制(24小时值守-1小时响应-2小时处置),守护烟农黄金叶顺利烘烤,让烤房永不“失温”。
淬炼金叶的科技密码
走进苏仙五里牌镇烘烤工场,“特殊烟叶烘烤指南”展板前围满求知的烟农。“后发返青烟要用'高温保湿促变黄'工艺。”技术员讲解的是最新一期郴州烟草2025年度烟叶专业化烘烤的创新方案,配合谭方利烘烤大师构建的质量追溯体系,让每捆烟叶都拥有金色“身份证”。扫描二维码,采收时间、烘烤曲线、技术负责人等信息一目了然,质量管控实现全流程可追溯。
在北湖华塘镇推广的“三段九步式”烘烤法,凝结着跨省智慧结晶:38℃促变黄阶段精准控制干湿差,45℃锁色期动态调节排湿速度,54℃保香阶段微波辅助提香。烟农老肖捧着金灿灿的烟叶:“今年前期干旱后期雨水多,多亏技术员教我们'先拿水后拿色',黄烟率突破95%!”科技赋能下,传统经验升华为标准化工艺,让气候异常年也能收获黄金叶。
(烟站技术员指导烟农分级烟叶)
暮色中的郴州两区,炉火跃动,金叶飘香。郴州苏仙北湖烟草人以“细心”筑牢烤房根基,用“倾心”锻造技术铁军,凭“尽心”织密防护网络,靠“贴心”贯通服务链条,借“暖心”守护丰收之夜。当“五心”服务在湘南大地汇聚,那缕浸润汗水的“黄金叶”芬芳,正飘向乡村振兴的辽阔晴空,书写着新时代的产业振兴答卷。(龚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