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胡弦音里的团结之歌:一位非遗传承人的双线人生

2025-07-02 10:41:31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在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辖区的一家烟草零售店里,时常飘荡着悠扬的四胡琴声。店主叫何连锁,是一位蒙古族汉子,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力格尔”的盟级传承人。一把四胡,一方柜台,构成了他生活的两

在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辖区的一家烟草零售店里,时常飘荡着悠扬的四胡琴声。店主叫何连锁,是一位蒙古族汉子,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力格尔”的盟级传承人。一把四胡,一方柜台,构成了他生活的两个支点,何连锁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编织着一曲民族团结的动人乐章。

(何连锁被命名为非遗传承人证书  曹师晗摄)

何连锁的四胡情缘始于年少。15岁那年,他第一次被蒙古族四胡吸引。“四根弦,却能拉出草原的风声、马群的奔腾、还有我们蒙古人心中最深沉的情感。”何连锁回忆道。通过自学,他逐渐掌握了这门古老艺术的精髓。四胡,这种蒙古族特有的弓弦乐器,音色浑厚悠远,既能独奏,也可伴奏,是蒙古族音乐文化的重要载体。

(何连锁教年轻人学习四胡  曹师晗摄)

烟草零售与四胡传承,看似毫不相关的两个领域,在何连锁的生活中却奇妙地融为一体。他的小店成为了当地群众文化交流的场所。“来店里买烟的朋友,常常被他的乌力格尔吸引。”何连锁笑着说,“我就趁机给他们讲讲四胡的历史,有时候还会即兴演奏一段。”这种日常的、生活化的非遗传播,打破了传统文化展示的刻板形式,让非遗真正“活”在了人们的生活中。

何连锁的非遗传承之路并不局限于自己的小店。他积极参与当地文艺演出,将四胡艺术带到各族群众面前。在嘎查的广场上,在文化馆的礼堂里,在牧区的蒙古包中,都曾响起他演奏的曲目。何连锁常说:“开店之余拉拉琴、教教学,既能丰富生活,还能传播四胡文化,我就觉得自己的工作特别有意义。”

(何连锁在蒙古包内演奏四胡  何连锁供图)

何连锁的双重身份产生了独特的效应。作为非遗传承人,他赋予了烟草零售这一普通职业文化传播的功能;作为零售户,他又为非遗传承提供了稳定的经济支撑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这种“非遗+商业”的模式,不仅保障了传承人的基本生活,更拓展了非遗传播的渠道和影响力。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背景下,何连锁这样的基层文化传承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不是高高在上的“文化权威”,而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他们的传承不是博物馆式的静态保存,而是充满生活气息的动态实践。通过一把四胡、一家小店,何连锁让非遗传承与民族团结从抽象的概念变成了可感可知的日常体验。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四胡,爱上四胡,进而了解我们蒙古族文化。”何连锁说,但更希望的是,各族兄弟姐妹能在四胡的音乐中,听到我们共同的心声。这位普通的烟草零售户、不平凡的非遗传承人,正用琴弦上的每一个音符,编织着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美丽图景。

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还有无数像何连锁这样的文化传承者。他们扎根基层,默默耕耘,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文化根脉,连接着民族情感。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需要顶层设计,更需要这样的基层实践;不仅需要宏大叙事,更需要这样具体而微小的生活点滴。当这些温暖的坚守化做日常生活的点滴,文化的种子便能在人们心中悄然生长,绽放出永恒的光芒。(张丹枫)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