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刀裁岁月,烟火焕新天

2025-07-02 10:01:11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郑营路的梧桐树影下,“艺美美发厅”的木质招牌在岁月里褪去了鲜亮的色彩,却沉淀出温暖的光泽。每天晨光初露,58岁的孙永华准时推开店门,蓝布门帘掀动时,熟稔的乡音便流淌进来:&ldq

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郑营路的梧桐树影下,“艺美美发厅”的木质招牌在岁月里褪去了鲜亮的色彩,却沉淀出温暖的光泽。每天晨光初露,58岁的孙永华准时推开店门,蓝布门帘掀动时,熟稔的乡音便流淌进来:“孙姨,修鬓角!”“婶子,拿瓶可乐,再理个发!”从一把剪刀到三家店铺,她的双手既握着老手艺的温度,也接住了新时代的浪潮。

老手艺织就街坊情

2002年深秋,孙永华踮脚将“艺美美发厅”的木牌挂上墙钉。15平米的斗室里,蓝布门帘滤过的阳光,落在泛着油光的理发椅上,铁皮盒里磨得锃亮的剪刀——这是下岗女工向命运亮出的剑刃。彼时丈夫的工资难撑四口之家,两个孩子的学费像沉甸甸的石头压在心口。“开理发店吧,我有手艺。”她咬咬牙,把积攒多年的三万块钱压在了这方寸天地。

凌晨五点的郑营路还浸在墨色里,孙永华已烧好热水,将毛巾蒸得滚烫。老街坊张大爷耳背,她便俯身贴耳问:“鬓角留多长?”李婶腿脚不便,她挎起工具箱登门服务。遇到哭闹的孩童,她总能变魔术般从围布口袋摸出糖果,逗得孩子破涕为笑。那些年物价飞涨,她坚持“不涨价、不偷工”,更常为孤寡老人免单。“孙师傅的剪刀,剪的是头发,更是人情哩!”李大爷的感慨道出街坊心声。

图为孙永华经营的理发店

数字浪潮再扬帆

2022年,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客户经理刘伟的一次走访,为小店带来了新的转机。看着店里络绎不绝的顾客,刘伟建议:“孙姨,您这店里人气这么旺,完全可以拓展经营,开个便利店,上点零食、日用品,既能方便顾客,还能多份收入。”

起初,孙阿姨有些犹豫:“我一把年纪了,能学会这些新东西吗?” 刘伟笑着鼓励:“您这店就在小区边上,位置没得说!有啥不懂的,我随时帮您。”在她的建议下,孙永华租下二楼,一楼改造成超市,二楼继续做理发店。

为帮孙阿姨尽快上手,刘伟成了店里的常客。起初,孙阿姨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犯愁:“这么多货,咋知道进啥能卖出去?”刘伟笑着说:“孙姨,靠经验进货容易积压,咱得让数据‘说话’。” 她手把手指导孙永华使用智能管理系统,从商品信息录入到查看销售报表,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 “小刘教我学会了分析店铺数据,哪些商品卖得好、哪天客流量大,进货补货我心里都门儿清。”孙阿姨自豪地说。最让她得意的还是用上了线上会员系统,电子屏取代了泛黄的记账本,顾客在便利店消费的积分,可兑换理发优惠券。

她还紧跟时代潮流,学会了通过社区微信群推广店铺,甚至尝试起了线上直播。“时代在变,做生意也不能守着老一套。”孙阿姨一边给顾客理发,一边笑着说,“我这把年纪,也要学着用新法子做生意。”

图为刘伟(左)指导孙永华(右)分析店铺经营情况

小家连起大天地

生意的繁茂催生新枝。受到母亲的感染,2023年,孙阿姨的女儿书凝大学毕业后,把制作甜品的爱好当作了事业,将甜点店开在了母亲身旁。母女俩默契配合:超市为蛋糕店提供包装材料,理发的顾客纷纷成了蛋糕试吃员;书凝则在蛋糕订单里夹上理发店的优惠券。三家店铺通过会员积分共享、联合促销,形成了独特的“家庭产业链”。

暮色中的郑营路渐次亮起灯火,三家店铺的暖光在梧桐树下交汇成星河。谈及未来,孙阿姨眼里闪着光。她和女儿计划在微信和抖音开通视频号,不仅展示理发技艺、推荐商品,还想分享老街坊们的故事,让小店成为线上线下融合的社区文化窗口。女儿还尝试着把便利店的商品和甜品放在小程序上,实现线上下单、到店体验。“只要老街坊们还需要我,这把剪刀就不会停,咱的小店也得跟着时代越变越好!” 孙阿姨摩挲着陪伴自己多年的剪刀,语气坚定。这把剪刀,剪过世纪初下岗潮的迷茫,理过街坊邻里的悲欢,如今又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裁出新途。

梧桐新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一个朴素的真理:当每个普通人攥紧属于自己的那束光,便是盛世最美的星辰大海。这人间烟火,终将在奋斗者的接力中,岁岁常新,生生不息。(李雯)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