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层层叠叠的烟田宛如绿色波浪在山间起伏,高温高湿的天气,让大田中的烟叶面临着病毒病高发的严峻考验。近期,湖北省兴山县多措并举,实施“监测预警 + 绿色防控 + 精准提质”组合拳,打响“烟田守护战”,构建起全链条病虫害防护体系。
“五位一体”,织密绿色防护网
走进兴山烟区,“五位一体”绿色防控措施随处可见。今年来,兴山县烟草部门提前布局,聚焦 “板、灯、剂、花、药”五个维度, 构建起科学、生态的绿色防控体系,为烟田披上科技防护铠甲。
整齐排列的诱蚜黄板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如同一张张无形的大网,精准捕捉肆意飞舞的蚜虫。太阳能杀虫灯高高伫立,每当夜幕降临,便化身成黑夜卫士,利用害虫趋光特性,高效灭杀斜纹夜蛾等成虫。性诱器则悄无声息地释放信号,干扰害虫交配,从源头上阻断其繁殖路径。烟田边的油葵摇曳生姿,不仅为田野增添了一抹绚丽色彩,更构建起天然的生态隔离屏障。而生物药剂的施用,以温和且高效的方式,提前为烟叶穿上了防护外衣,保护烟叶健康生长。
“用上这些黄板、小灯、小花,烟田里害虫少多了,各类传播性病害明显减少!”正在田间劳作的烟农张永前竖起大拇指,“以前打药费钱费力,还担心农药残留,现在绿色防控这套组合拳,让种烟省钱又环保,烟叶长得更健康!”
除此之外,兴山县局还积极采取生物防治,组织放飞蚜茧蜂以虫治虫,辐射面积3万亩烟田及2万余亩大农业,有效减少农药使用、防治病虫害。
如今,兴山县烟叶绿色防控技术已实现全域100%覆盖,病虫害发生率显著降低。
监测预警,前移病害警戒线
在这场病虫害防控攻坚战中,兴山县通过“监测-预警-预防”闭环措施,将病虫害防线前移至萌芽阶段。
烈日下,技术员正在田间检查督促大田管理,穿梭于烟垄间,当好病虫害防控一线“情报员”,及时预报病虫害动态变化信息。一旦发现潜在风险,技术员第一时间通知烟农。同时,在联系群发布预警:“各位烟农,受前期持续干旱影响,近期病毒病高发,请大家注意防范!”
收到病害预警后,各片区技术员立即组成“田间突击队”,奔赴各个烟叶种植区域,开展“一对一”现场指导。在榛子乡烟田,技术员小万蹲下身,拨开烟叶,仔细查看叶片生长状况,为烟农详细讲解:“针对这片烟田,要施用防治病毒病的药,严格按照比例进行配比,均匀喷施,重点照顾叶片背面,用药后10天内不要进行灌溉,避免影响药效。”
对症下药的方案、通俗易懂的语言,让烟农感到很暖心。各片区在全力做好烟叶病虫害防治的同时,严格把控农残指标,确保农产品品质安全。
一地一策,增强烟株抗逆性
为增强烟株自身抗逆性,兴山县烟草部门立足县域地形、气候特点,以烟田提质工程为抓手,构建起科学化、差异化烟叶种植管理体系,努力实现烟叶生产从“靠天吃饭”向“科技赋能”转变。
在实施过程中,兴山县局组织技术员深入全县各烟区,根据不同区域的地形地貌、海拔高度、土壤肥力以及烟株生长态势,制定“一地一策”精准化揭膜起垄方案,适时开展机械揭膜起垄工作,防止水土流失。
近期,阴雨连绵,对于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烟田,采用高垄深沟揭膜法,在揭膜同时采用35厘米高垄+40厘米深沟设计,增强排水防涝能力。通过这些管理措施,有效改善了烟株根际环境,促进了根系发育,增强烟株对病害的抵抗能力。
“以前一到病虫害高发期就提心吊胆,现在有了这些科学防控措施,心里踏实多了!”榛子乡烟农张朝江望着生机勃勃的烟田,脸上满是欣慰。
从“依赖药剂”到“生态共治”,兴山县走出了一条烟叶病害防治的革新之路。黄板如哨兵林立,灯光似星辰遍布,科技与自然的交融不仅守护了烟叶的醇厚品质,更勾勒出生态与产业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兴山县将奋力书写“烟田飘香、生态宜居、百姓富足”的新农村答卷。(万培林、李耀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