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BL 项目概述
PBL(项目式学习)是 “基于问题的学习”,以问题为开端,贯穿学习过程、整合知识,通过解决系列问题实现知识建构与迁移。我班以孩子对 “一粒葡萄籽” 的兴趣为切入点,开启了一场充满趣味与探索的学习之旅。
二、项目起源:一场由葡萄籽引发的讨论
午点时孩子们正在吃葡萄,随后,降初拿着葡萄籽询问老师,孩子们就此展开激烈讨论,如 “这是葡萄的种子”“是葡萄的眼睛” 等。由此,“种子的秘密” 探索之旅正式启动。
三、项目导入:幼儿问题清单与现场研讨
(一)幼儿问题清单 1.0 版
葡萄里的 “籽儿” 是种子吗?
它会发芽吗?
应该放在哪里呢?
所有的水果里都有 “种子 “吗?
(二)幼儿观点碰撞
降初:葡萄籽是种子,因奶奶说橘子籽能种发芽,葡萄籽也可以。
多吉太:应放水里,大蒜在水里能发芽。
朗太:应放土里,苹果等从土里长出。
夏姆:所有水果都有种子,吃苹果、梨时见过籽儿。
桑郎:不是所有水果都有种子,如小橘子就没有。
四、项目实施:在探索中建构知识
(一)推进行动一:种子,你好!
任务 1:种子研究员
将幼儿分组,分别对葡萄种子进行土培和水培,孩子们如呵护婴儿般精心照料,放学时还与种子道别。
任务 2:种子收藏家
(二)推进行动二:小种子,大奥秘
1. 种子分享会
“种” 之我见:晨会上幼儿发现种子变大、变色,泡水变色,还幽默认为 “种子睡觉脱衣服了”。
“种” 之我知:幼儿带来苹果、梨等种子交流见闻。
(三)推进行动三:小种子,大能量
种子实验君 —— 启动种植行动 1.0 版
提供土、水、沙子等材料,幼儿按收集的种植要求种植,观察记录,查阅《一粒种子的旅行》等资料。当种子发芽, 幼儿又提出新问题,形成幼儿问题版本 1.2:
为何种植生长速度不同?
土盖厚度影响生长速度吗?
什么土适合种子生长?
咬过种子是否影响发芽?
水的高度多少合适?
对光照有何要求?
(四)推进行动四:小种子,大内涵
1. 种子实验君 —— 启动种植计划 1.2 版本
幼儿自主采集不同土、水、沙子,选择植物种植,探索不同质地条件下种子成长,全程自主记录。
2. 创设种子实验室
收集幼儿对种子的疑惑形成问题单,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如幼儿自主采集不同土,研究不同水位种植等。
(五)推进行动五:种子,启示录
种子专家 —— 种子科普站
创设科普站,幼儿分享实验结论,实现知识经验共享,如讲解不同种子发芽条件。
五、项目拓展:从种子到多元探索
(一)种子课堂(教学大融合)
融合多领域开展活动,如按大小、形状分种子(数学),用种子做贴画(美工),玩种子音乐游戏等。
(二)种子剧场
开展《种子历险记》戏剧活动,与幼儿创编剧本并演绎。
(三)种子创意馆(区域大联动)
(四)种子乐园(空间大拓展)
挖土豆时因未收获引发幼儿讨论,随后开展户外大型种植活动,收获土豆、玉米、萝卜、辣椒等。
六、项目总结:在探索中成长
(一)教育理念践行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联系幼儿实际生活,利用身边事物探索。本项目以幼儿对葡萄籽的兴趣为出发点,通过调查、询问、实践等,让幼儿破解疑惑、获得新知。
(二)幼儿发展成效
过程中激发了幼儿好奇、积极、关心等一般性品格,逐步培养了自信、创造、主动、仁爱、尊重等核心品格,促进了 “做人、做事、共处” 三方面发展。从个人经验到集体经验,形成螺旋上升的经验体系,实现了 PBL 项目 “以问题为导向,促进知识建构与品格发展” 的目标。(作者:吴卓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