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六月的暖风拂过阡陌,催熟了农田里片片墨绿。此时层层叠叠的烟叶舒展如碧浪,在骄阳下积蓄着最后的养分,烘烤时节的“大考”也随之而来。
为保障烘烤工作高效推进,清流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提前谋划,周密部署,从硬件设施、技术指导、协同服务三大维度精准发力,助推烟叶品质与产量“双飞跃”。
智慧温控“掌中”来
六月上旬,走进嵩溪镇余坊烤房群,12座烤房整齐排列,外墙上新安装的智能终端闪烁着红色指示灯。“这个‘铁盒子’可不简单”,技术员张运棋轻点屏幕,调出实时数据:“它能实时反映烘烤温湿度,出现异常及时报警。”这种转变让王绍生感触颇深:“往年烘烤季,全家要轮班守夜。现在只要关注‘云烘烤’APP,烤房的温度、湿度都一清二楚。”经统计显示,清流县2398套“云烘烤”系统的投入使用,使烘烤效率提升23%,能耗降低18%。更值得一提的是,智能化烤房已突破单一产业应用场景,待到烘烤季结束后,这些烤房还可应用于烟后水稻制种、特色农产品加工等生产环节,实现“一房多用、跨季共享”,打通烟稻产业设施共享的“最后一公里”。
图为清流县嵩溪镇使用智能烤房进行烘烤作业。黄洪贵摄
技能星火“掌灯”处
有了新设备,还要有“新烟农”。暮色中的青山村村委会灯火通明,十多位农民围坐在投影幕布前,专注地聆听着嵩溪站副站长许兆祥的讲解,55岁的巫灯旗戴着老花镜,在《烘烤日志》上认真标注重点——“今年的烘烤温度最高不能超过66摄氏度。”为兼顾农时与农事需求,清流县坚持“设备+人才”双轮驱动,在各乡镇开设“烘烤夜校”,重点围绕烟叶后期田间管理、烘烤操作要点等核心技术进行系统授课,帮助提升烟农烘烤技能。截至目前,“烘烤夜校”已开课73场,覆盖82个村庄、2277人次,推动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深度融合,为清流烟叶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图为嵩溪烟草站组织开展后期田管及烘烤培训会。陈晓倩摄
烘烤长歌“掌舵”行
晨光熹微,技术员巫冬发已穿梭在烟垄间,他指尖轻触主脉,仔细端详叶片色泽:“这片再等三天,主筋发白、叶尖起黄才是最佳采收期。”今年来,清流县扎实推进烟叶烘烤“护航行动”,强化烘烤指导人员和烘烤师的队伍管理,严格把关结构优化、成熟采收、鲜烟分类、烘烤管理和精准测产等各环节,大力推行“一烤次一巡检一总结”,不断提升烘烤平衡度。同时,与电力部门紧密协作,落细落实新建烤房用电开户、旧烤房线路检修、应急电源配置等工作,组建专业烤房维护队,对所有启用的烤房设备进行全方位“体检”,助力烟叶烘烤提质增效。
图为烟技员指导烟农进行烟叶初分。林紫薇摄
智慧终端闪烁的蓝光、夜间课堂飞扬的笑声、田间地头跃动的身影,共同勾勒出清流烟叶产业升级的崭新画卷。当丰收的金黄映照大地,这片土地正以科技赋能、以匠心耕耘,谱写着乡村振兴的“幸福乐章”。(作者:陈晓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