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作障碍是药用植物栽培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根和根茎类药材占药用植物的70%,而绝大多数根与根茎类药材都存在连作障碍问题。严重影响了中药材的可持续生产,也使得很多中药种植户不得不放弃道地药材耕地去种植其他作物。
近日,来自于沈阳药科大学的一组本科生研发团队在学校专家及教授的指导下,利用土壤微生态调节技术与生物工程技术,巧妙的分离出了有效修复连作土壤的细菌两株,并利用实验室资源与设备对两株细菌的生理生化性质进行了考察与发酵工艺学的优化。团队将其制备为了生物菌肥并进行大田实验,相较于传统效率低下且污染严重的有机化肥,生物菌肥不但具有绿色环保的特点,更从环境微生物的角度对土壤微环境进行调控,有效的延长了中药材的连作年限,缓解了中药材的连作障碍。目前该菌肥已范围应用于云南省文山县与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乡用于道地药材的种植。
团队负责人许书田是沈阳药科大学无涯创新书院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的研究方向的本科生,入选教育部拔尖2.0培养计划,始终以微生物学为发展导向。他表示,连作障碍始终困扰着家乡中药材种植的种植基地与农户,他曾亲眼所见农民因种植道地药材而脱贫又因连作障碍返贫。他通过带领团队成员查阅大量文献,发现连作障碍的成因与土壤菌群失调有关,因此利用学校的菌种资源库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与解决,最终取得成效。
团队指导教师,沈阳药科大学张教授表示,团队成员虚心好学,能吃苦,不怕困难,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并独立完成了菌株发酵工艺的优化。同样关注于中药产业发展的张教授对此非常欣慰,对团队的工作表示极大的肯定,并表示会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支持团队继续前进。
目前,菌肥被团队命名为“通明菌肥”,借鉴中国古籍《本草经集注》作者陶弘景的字“通明”,寓意中药材产业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各方技术的努力下持续稳定的通向越来越光明的未来。团队目前仍在坚持开展菌肥的开发,配伍,工艺优化等工作,并与许多企业与种植户都签订了合作意向书。
中医药作为我国的国粹,在各类疾病的防控与救治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中药材资源的开发始终是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团队成员们集体表示,一定会坚持产学研一体化的模式,利用所学知识,继续为解决中药材连作障碍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