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台讯 2024年以来,河南省深入实施重大品种研发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项目。周口农科院培育的周麦36号作为承担项目的小麦新品种之一,在今年的麦收中,经专家实收测产亩产突破800公斤,出色完成了河南省重大品种研发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工作任务。
5月30日,周口农科学院组织省、市农业专家对种植在周口国家农高区核心区的周麦36号高产示范方进行实收测产验收。通过随机选取测产区、联合收割机实收、现场称重除杂、水分测定等环节,周麦36交出了一份优异“成绩单”。
河南省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科技支撑行动计划优质小麦专项首席专家李向东:我们按照农业部有关测产标准,进行机械收获实打3.1亩,最后除去水分、杂质,实际产量为亩产1601.5斤。
按照河南省重大品种研发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项目要求,项目实施品种单产要比上一年度单产平均水平提高50公斤。围绕目标任务,在周麦36号生长过程中,周口国家农高区集成应用小麦单产提升栽培技术、高产高效绿色生产技术、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等丰产提质增效技术模式,取得了800.75公斤的佳绩,较去年平均单产746.3公斤提高了54.45公斤。在遭遇严重干旱的情况下,周麦36亩产还能提高50多公斤,不仅为夏粮丰收增添了厚重“砝码”,更为种植户注入了“强心剂”。
郸城县种粮大户李廷辉说:“我也没想到今年咱这个麦产量会那么高,主要还是小麦的品种好,咱自己的品种好,籽粒饱满,我对种粮越来越有信心了。”
高产数据的背后是品种的硬核实力。作为周口农科学院十年攻关育成的突破性品种,周麦36号集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四大优势于一体,其突出的抗逆能力,保障了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持续稳产、丰产、高产。
周口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所长王丽娜说:“目前咱这块地的周麦36产量水平还是在意料之中的。刚才调查一下(亩穗数)能达到43万穗,穗粒数能达到38到40粒,最后千粒重我看了一下,因为灌浆期又浇了两次水,所以它籽粒饱满度还行,(从)今年周麦36的表现来说,它的稳产性和广适性是很有保障的。”
目前周麦36已成为全国十大小麦推广主导品种,在河南、安徽、陕西、江苏等黄淮小麦主产区建立了繁育基地和高产示范方,种植面积位居周口第一、河南第四、全国第八,黄淮麦区累计推广超过3000万亩,成为广大农民种植的放心品种。
河南省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科技支撑行动计划优质小麦专项首席专家李向东说:“从今年表现来看,这个品种表现出了非常好的抗逆性和抗风险性,尤其是通过及时的灌水处理、病虫害防治以及后期灌浆期的‘一喷三防’,有效地缓解了不利气候对产量造成的影响,使品种发挥了它的最大潜力,保证了在特殊年份的产量稳定和高输出。”
周口广电融媒体记者 王振伟 陈帅文 田超 郸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