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台讯 在河南蔬菜种植大县扶沟,有这样一对父子,父亲王国富是个种菜的“老把式”,儿子王江华部队转业后,也选择了种菜。如今,合作社年产值达到500多万元,两代人种菜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隆冬时节,在扶沟县城郊乡拐子王村,博旭蔬菜种植合作社的负责人王江华,正在大棚里指导村民栽植西兰花苗,这批菜将赶在三、四月份上市,也是行情最好的时候。
周口市扶沟县博旭蔬菜种植合作社负责人王江华:“与河南农大和河南扶沟蔬菜研究院经常合作,用他们优质的的种苗,有他们后面做技术指导,所以说俺对蔬菜这一块更有信心。”
今年41岁的王江华,从小跟随父亲与种菜打交道,但开始对蔬菜有更深刻的了解,还要从2014年说起。那一年,他准备流转村里30亩地,创业种植蔬菜。但没想到遭到了父亲的反对。
王江华父亲王国富:“当时我想着没有他上班稳当,我说万一这个菜你要是种爷们的地,你要是赔了咋办。”
露天种植蔬菜,受雨雪等恶劣天气影响较大。一心想在蔬菜种植方面闯出一片天地的王江华,却不顾家人反对,执意要干。
周口市扶沟县博旭蔬菜种植合作社负责人王江华:“刚开始种蔬菜的时候就是撵市场,感觉着啥价钱好种啥,跟风种,大客户不够车、小客户拉不完,受的磨难只有自己知道。”
开弓没有回头箭。王江华在总结失败教训的同时,开始四处向人请教,积累蔬菜种植经验,根据客户需求,发展订单种植。现在,王江华合作社的蔬菜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300多亩,拥有大棚120多座,年产值500多万元。对于种了一辈子菜的王国富来说,这几年蔬菜基地的发展,他想都不敢想。
王江华父亲王国富:“说心里话,感觉他有个闯劲,现在是佩服。”
周口市扶沟县博旭蔬菜种植合作社负责人王江华:“下一步,我们准备再建一个新的园区,通过物联网技术、水肥一体化,打造现代化的一个蔬菜园区。 ”
采写:周口广电融媒体记者 王振伟
金刚 宋福星 扶沟台
编辑:陈盼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