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台讯 1月18日,备受全省人民关注的河南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在郑州隆重开幕。周口市农科院积极组织广大育种科研人员收听收看大会开幕盛况,认真聆听省长尹弘代表省政府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标对表报告内容,大家表示,要立足种质资源创新和利用,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培育更多更好更优农作物新品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种子支撑。
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加快建设国家区域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中心库、国际玉米小麦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聆听报告后,广大科研人员认为,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这些务实举措,抓住了解决种子和耕地问题的关键,必将为全省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抓好良种繁育推广示范,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我认为这是河南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的具体行动,是立足于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具体体现,对于促进河南农业提质增效,扛牢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周口市农科院党委书记马昭才说。
作为一家地市级种子科研院所,周口农科院一直以来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坚持把生物育种与分子育种相结合,长期致力于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新品种的研究和培育,培育的农作物新品种国家审定的有23个,省级审定的达到49个。尤其是小麦新品种的繁育与推广,全国累计推广面积达8亿多亩,在全国叫响了“周麦”品牌。值得一提的,周口农科院研究的小麦骨干亲本新种质周8425B在小麦抗病、高产种质创新方面居国际领先水平,全国172家育种单位将其作为骨干亲本,先后培育出325个小麦新品系,其衍生系在全国的应用面积达到5.89亿亩。
“报告对如何加强种质资源创新和保护利用提出了明确要求,周口农科院在生物育种方面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乘势而上,围绕解决种子“卡脖子”等关键问题,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全面提升科研能力,加大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深入推进种源科技攻关,既补短板更要锻造长板,加强良种繁育,在周麦系列、周豆系列研发上持续加力,坚持培育一批、开发一批、推广一批、力争2021年再有2到3个新品种通过省级审定或国家审定,进一步增强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周口方阵”,以种子的高质量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周口市农科院党委书记马昭才说。
采写:周口广电融媒记者 王振伟 沈琳桂
编辑:陈盼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