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台讯 近日,周口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聚焦群众“在家门口上好学”的核心需求,创新探索政企协同办学模式,在综合管理、资源共享、课程开发、教研合作、师资培养及数字化教育等领域深化实践探索、推动举措落地,成功推动区域教育实现高质量提升。
面对区域内办学特色不突出、课程创新不足、机制体制不活、优质生源流失等现实挑战,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深刻认识到补强教育资源短板的紧迫性,将合作办学作为建设“教育强区”的核心抓手,主动谋划、精准施策,开启教育改革破局之路。
为确保引入资源的优质性与适配性,示范区组建专门考察队伍,先后前往北京、浙江等多地考察多所公办、民办教育集团,并全面梳理衡水、天立、阳光等教育集团的办学模式与发展经验。经多轮评估论证,最终选定在市场化托管运营、教学成绩提升、教育理念革新等方面成果显著,且合作模式可量化、可复制的海亮教育集团开展深度合作。
双方共同组建“周口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海亮教育文昌教育集团”,构建起涵盖小学至高中的十二年一贯制教育体系,形成“一总多分”的办学格局——以文昌中学为高中部及初中部,桂园路初级中学为初中部,桂园路小学、腾飞路小学为小学部两大校区。通过高中学段对小初课程体系的引领,区域内逐步形成优生回流、综合提升、全面发展的良性教育生态。
自合作办学启动以来,示范区全面引入海亮教育先进理念与优质资源,从学校管理、教学教研、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等维度推进深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在学校管理机制重构方面,由海亮教育与示范区共同组建教育共同体管理团队,全面负责“一总校三分校”的日常运营,推动常规制度、课程建设、教学进度、质量检测“四同步”,充分发挥优质校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及时破解合作办学中的难点问题,为教育集团良性运转营造良好环境。
在教师综合能力提升上,依托“名师送教”“海亮云学堂”“海纳研习”等线上线下融合平台,海亮教育为示范区教师提供教学示范课程、名师高分教程、骨干教师培养等精准培训,重点提升教师命题、信息化教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及论文写作能力。截至目前,已有数百名教师通过专项培训实现专业成长,新老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整体提升。
在学生多元发展通道构建上,教育集团在严格遵循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海亮教育资源开发特色校本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除常规高考外,同步开设学科竞赛、小语种、艺术特长、国际教育等多元升学渠道,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特长规划成长路径,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围绕“一年出样子,两年显成效,三年立品牌”的合作目标,示范区与海亮教育协同发力,通过政策解读、资源整合、家校协同等举措,为教育集团长远发展积蓄强劲动力。
针对家长与社会关切的“合作办学后学校性质、师资编制、资产权属”等核心问题,示范区多次举办宣传推介活动,覆盖家长超2300人次、教师850余人次,明确承诺“保持学校公办属性、教师编制、资产权属及原有政策待遇不变”,有效消除师生顾虑,凝聚社会共识。
为快速提升教学管理能力,示范区充分借力海亮集团优质资源,分批次组织140余名高三班主任、管理骨干、初高中教师参与“海班有方”实战训练营、“海师领航”AI时代教育管理者高端论坛、“教考衔接”解题能力提升营等专项培训,通过“实战化”训练补齐教学管理短板,为新学期教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在家校社协同育人方面,教育集团依托“嗨家校”数字化共育平台,助力家长提升家庭教育能力,优化家校沟通效率;同时,引入海亮教育名校资源,开设清北朋辈大讲堂、导师生涯规划、创新英才朋辈辅导等特色活动,为学生提供近距离学习榜样,激发学习动力,帮助学生科学规划未来。
如今,周口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海亮教育文昌教育集团已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下一步,示范区将持续深化政企协同办学模式,不断完善教育改革举措,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周口广电融媒体记者 张光华 通讯员 闫文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