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台讯 “本以为烧得黑黢黢的钱全废了,没想到能换回近一万块,孩子学费有着落了。”近日,在中国人民银行周口市分行(下称“人行周口市分行”),市民雷女士攥着刚兑换的9400元现金,拉着工作人员的手反复道谢。
这场“暖心兑换”,源于一场意外火灾。此前,雷女士为孩子准备的1.88万余元学费现金,在火灾中被烧成黏结的“焦块”,稍一碰就碎。绝望之际,经邻居提醒,她抱着最后希望,将“焦钞”小心装在鞋盒里,送到附近银行网点。网点工作人员立即启动特殊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绿色通道,但因纸币碳化严重、真伪难辨,遂向人行周口市分行申请鉴定。
“这些钱碳化得厉害,得先慢慢分,不能再弄坏了。”该行工作人员戴着手套,小心翼翼剥离粘连纸币,随后对照《中国人民银行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办法》,用专业仪器逐张测量有效面积。经过近2小时细致操作,工作人员完成分类清点,最终为雷女士兑换9400元。
帮雷女士挽回损失,并非偶然。
近年来,为破解特殊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难题,中国人民银行周口市分行推动辖区商业银行设立专门窗口,对火烧、水泡、虫蛀等特殊残币实行“即来即办、首办负责”;公布18家县域银行网点为兑换主办网点,满足县域群众二次认定需求;还通过银行网点显示屏、社区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持续普及兑换知识,让更多群众知晓这项服务。
数据显示,近一年来,全市已为280余名群众办理特殊残币兑换,总额超152万元,其中处理火烧、水泡等案例162件,累计为群众挽回损失86.2万元。
周口广电融媒体记者 许猛 通讯员 常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