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台讯 作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古琴艺术不仅是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更承载着中国传统礼乐文化等丰富内涵。如今,在历史底蕴深厚的三川大地,周口古琴艺术正在迈上传承发展的新阶段。
作为中国最早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承载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与美学思想。早在2003年,古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周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周口古琴艺术传承人高阳告诉记者:“古琴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传说时期,相传伏羲伐梧桐而造琴,绳丝为弦,以阴阳两仪之术,创宫商角徵羽,太昊伏羲就在咱们周口淮阳,所以说周口可以说是古琴的发源地,咱们这边就有太昊伏羲氏所创的伏羲氏样式的琴。”
1915年,清代著名琴家杨宗稷在京创办九嶷琴社,形成中国古琴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高阳拜师于九嶷琴派第四代传承人,回到周口后,他通过挖掘、整理、编排,拥有了一套完整突出周口本地文化的古琴艺术。2023年12月,周口古琴艺术被列入第六批周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周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周口古琴艺术传承人高阳说:“周口古琴艺术发展传承于九嶷琴派,更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结合周口人文历史,如伏羲文化、道家文化、农耕文化、越调等等,有所创新,也有了属于咱们自己的完备的琴学体系。”
伏羲伐桐制琴的传说,在周口这片土地上不是缥缈的神话,而是流淌在血脉中的文化记忆。周口古琴艺术作为这一记忆的活态延续,正以他独特的姿态,在当代琴学研究中开辟出一条返本开新的道路。
周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周口古琴艺术传承人高阳说:“周口古琴艺术主要包含演奏前的准备与演奏时的仪态及演奏技法,也涵盖古琴的制作技艺等,周口古琴艺术在演奏技法上更清丽脱俗、沉稳刚健,突出了周口传统文化与古琴艺术的特色,当然,艺术与传承教学体系更加专业化,并纳入周口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等高校在内的音乐专业教学体系。”
周口广电融媒体记者 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