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青春与乡村的双向奔赴

2025-07-08 17:07:45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本台讯 正值盛夏,烈日炎炎。一群00后大学生在三名90后老师带领下,直奔商水县乡村,走进机关、学校、工厂、农户、田野……他们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力所能及、挥洒汗水、锤炼意志,留下了难忘的青春印记。

本台讯  正值盛夏,烈日炎炎。一群00后大学生在三名90后老师带领下,直奔商水县乡村,走进机关、学校、工厂、农户、田野……他们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力所能及、挥洒汗水、锤炼意志,留下了难忘的青春印记。

“我们的暑期实践活动已经圆满结束,非常感谢你们全力支持提供实践场所和平台,学生们收获颇丰,都觉得不虚此行,这是一次很不错的实践体验,都说今后要好好学习专业技术和知识,助力乡村振兴。如有需要请联系,我们一定会积极前往,贡献青春力量……”7月6日,郑州财经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团总支书记、“七色彩虹”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带队辅导员闫冰冰给商水县平店乡振兴办负责人魏泽坤打来一通电话。

据了解,该学院积极引导青年学子走出课堂、扎根乡土,紧密结合课堂教学与乡村振兴实践,组织学生在全省各地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6月25日至7月1日,学院“七色彩虹”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的13名师生深入商水县及周口市区16个单位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探索乡村发展新路径的征程中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足迹。

听,乡村传来振兴的号角。实践团师生每到一处,都耐心聆听、虚心求教,用心感受乡村振兴的鼓点争鸣。“在6月25日的启动仪式上,听了平店乡副乡长黄璨系统介绍的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整体规划和重点发展方向,以及乡振兴办魏主任对当前乡村建设、科学发展的详细阐述,我们对乡村振兴有了更全面清晰的认知,同时也听出了乡村党员干部铿锵奋进的呼声……”24级数科本(一)班学生朱子豪感触颇深。

看,乡村展开和美的画卷。在商水县阳城公园、叶氏庄园、周口市博物馆、周口国防园,实践团师生大开眼界,他们被一幅幅壮美画卷所吸引。实践团老师刘亚晓、23级软工本(六)班学生袁世康等争先恐后用手机定格最美瞬间;在商水县龙巢网业有限公司,平店乡渔网产业园项目建设工地,他们与乡村干部、工人、农民零距离接触、心贴心交流,共同探寻乡村建设、文物保护传承与乡村产业协同发展的创新路径。

记,乡村凸显和谐的发展。在周口中英文学校、阳城办新世纪幼儿园,实践团用笔墨镜头认真记录下乡村教育日新月异的变化;在练集镇市场监督管理所副所长朱俊显带领下,师生们饶有兴趣地参观了“红民超市”、梁寨村韭菜种植基地、闫桥村“家乡味”变蛋加工厂及梁寨村鸡内金焦馍厂,大家边听边记边询问,深入开展了“乡村振兴,科技助农”主题探讨。

做,乡村融合发展的一员。实践团还与周口师范学院的同学们就“数字赋能乡村文化振兴”展开深入交流,有意去做当地“历史文化宣传员”;接着又走进平店乡刘桥村蔬菜大棚种植基地,化身当地“农产品代言人”与村干部、种植大户共叙新农人的兴农路径;在刘大庄村与驻村第一书记苏昱中等深入探讨了驻村帮扶的初衷流程;大家还以志愿者身份全程参与了李岗村党支部“迎七一,感党恩,促发展”文艺汇演系列活动,为乡村带来了青春活力与知识力量。

“再热、再苦、再累都很值得,我们的暑期实践活动是人生中一段难忘且有意义的时光,大家也共同见证了自己的成长。”负责跑前跑后拍照的24级软工本(一)班学生万学刚言语诚恳。跟团青年党员教师马明月介绍,学院“七色彩虹”实践团队10名学生平均年龄不到23岁,最小的只有20岁,大家不畏酷暑路遥,相互配合、团结协作,跑遍商水县及周边16个村居学校、机关事业单位,行程约400公里,拜访300多人,力所能及践行多个乡村振兴主题,圆满达到了预期目的。

周口广电融媒体记者  许伟光     通讯员  赵永昌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