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台讯 小小秸秆,全身是宝。近年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为了有效解决农作物秸秆的处理问题,沈丘县以秸秆饲料化为主导方向,稳步推进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工作,化被动为主动,通过技术加工将秸秆从生产废弃物转变为多种产品,实现增收,充分挖掘秸秆的潜在价值,延伸秸秆的产业链条,将“生态包袱”转变为“绿色财富”。
近日,随着小麦收割工作的陆续完成,沈丘县老城镇的田野里呈现出一番别样的忙碌景象。与以往不同,今年农民们不再为秸秆处理发愁,而是迎来了小麦秸秆回收的热潮,这些曾经被视为“负担”的秸秆,正逐步走上“变废为宝”的绿色发展之路。在老城镇寨里行政村的广袤麦田里,几台大型秸秆打捆机正来回穿梭,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刚刚收割完的小麦秸秆被快速卷入机器,经过旋转、压缩、捆绑等工序,瞬间变成了一个个排列整齐、方方正正的秸秆捆,整齐地躺在田间,等待后续转运。
48岁的韩万民是当地一家养牛户,正在免费为村民们秸秆捆绑,据他介绍,秸秆可以加工成饲料,粉碎后的秸秆经过一系列加工处理,成为肉牛喜爱的“美食”。肉牛适口性好、易消化、采食量高,秸秆饲料可缩短饲养周期,提高出栏率,降低养殖成本。
“打这个麦秸为了养牛减轻点成本,早点打完,农户能早点种上。”养牛户韩万民说。
麦田一旁,村民们有条不紊地将打好捆的秸秆装车,运往饲料加工点。
为推动小麦秸秆回收工作顺利开展,老城镇不仅大力宣传秸秆回收的益处和相关政策,还积极帮助农户与养殖大户建立合作关系,畅通渠道。
据了解,目前老城镇已有超过75%的小麦秸秆实现了回收利用,有效减少了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同时也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
周口广电融媒体记者 沈琳桂 沈丘台 薛贝贝 窦健康 李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