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台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全国人大代表、周口农科院院长杨青春带领育种团队不断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用科技利器为农业现代化插上腾飞的翅膀。
在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与生物反应器重点实验室内,小麦育种人员正在利用新的仪器设备进行周麦新品种直链淀粉含量测定研究工作,此项研究工作的开展将为下一步培育功能性小麦新品种提供技术保证。杨青春介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提高育种效率,周口市农科院投资2500多万元新建了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与生物反应器重点实验室,增添了239套功能强大,精准高效的科技“利器”,育种工作实现了由常规育种向分子育种、生物育种、基因育种的转变。
周口农科院小麦研究所副所长李楠楠说:“包括SNP分型仪,还有荧光定量PCR仪等设备,实现研究小麦育种中的分子机理,实现了对抗病基因、产量基因、品质基因的同步研究,能够更加高效的进行小麦育种,提高小麦育种的效率。”
在加大科技装备投入的同时,杨青春还带领大家不断扩大试验田地规模,让实验室内的科研成果在广阔的田地里经历风雨霜冻“考验”,最终成为农民可以信赖,能够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好品种。在国家黄淮南片麦区试验田地里,以周麦36为参照的2000个参试小麦新品系长势喜人,其中,周麦47号至60号的11个新品系表现不俗。
全国人大代表、周口农科院院长杨青春表示:“现在我们的周麦60等新品系正在陆续参加国家和河南省内区试生产试验,从我们周口的小麦育种这一块来讲,目前还是科研后劲十足,最近几年将会有更多更好的周字号小麦新品种通过国家和河南省的审定,在我们整个黄淮麦区加速推广应用。”
目前,周口农科院的小麦、大豆等育种水平在河南甚至全国处于前列。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杨青春向大会提出了关于加快提升我国大豆产能的建议,得到了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等国家部委的关注和支持。
全国人大代表、周口农科院院长杨青春说:“农业农村部针对我提的建议,专门设立了一个大豆高产提升的项目,我们也在周口的商水、西华、淮阳等地建立了几处大豆百亩高产示范方,通过技术集成和示范,比大田生产平均要增产30%以上。”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还存在着科技创新体系不够完善、成果转化效率不高、产学研用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今年的全国两会,杨青春将重点围绕加快构建高质量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创新引领保障农业产业化发展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周口农科院院长杨青春说:“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优良的品种是粮食单产提升的基础保障。作为从事农业科研工作的代表,今后,我还要带领我们全院的科研团队,扎实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静心培育周麦、周豆、周花等周字号系列农作物新品种,加快研发和推广节本增效的农业新技术,为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好科技支撑。”
周口广电融媒体记者 王振伟 康琦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