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看周口】周口国家农高区里的“智慧春管”

2025-03-01 20:17:21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本台讯 2月28日,《河南日报客户端》以《周口国家农高区里的“智慧春管”》为题,报道了周口国家农高区郸城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依托智慧农业大数据系统,从会种地到“慧”种地的转变,智慧农机大

本台讯  2月28日,《河南日报客户端》以《周口国家农高区里的“智慧春管”》为题,报道了周口国家农高区郸城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依托智慧农业大数据系统,从会种地到“慧”种地的转变,智慧农机大显身手,“周口模式” 示范带动作用显著的相关情况。具体内容如下:

智慧春管2_20250228104707.jpg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方化祎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卢涛

2月26日,春光正好。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郸城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呈现出勃勃生机。在种粮大户王雷的麦田里,一台农用拖拉机正展开机械臂来回穿梭,喷洒出均匀细密的药液,给返青拔节的麦苗做“药浴”。

“以前种地都是靠经验,现在必须得靠科技。”如今,农机专业合作社和专业植保公司成了王雷的“田保姆”,耕种管防收等都有人打理。但每逢重要农时,他还会来到田间地头,看满是“科技范儿”的新农具咋“上天入地”,感受智慧种田的便利。

令人好奇的是,正在作业的这台机器不用农机手全程操控就能自动作业,只需在拐弯、调头时手动微操方向盘。这其中有何“玄机”?原来,这台机器搭配了北斗自动导航设备和智能控制系统,不仅能走线直、速度快、作业精度高,还能不重喷、不漏喷,大幅提高了喷药效率和农田标准化作业水平。

55岁的操控员贾茂生是一名有三十多年驾龄的农机手,谈及操控安装上“北斗”系统的机器感受,他赞不绝口。“安这个东西真不赖,人少出很多力。不用咋摸方向盘,它自己都走了,你就是下来了,也不碍它跑,比人工喷药节省70%的时间,一天喷洒500亩地的小麦很轻松。”

如今,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王雷实现了在“指尖”种地,打开手机上的智慧农业大数据系统,一组土壤墒情监测站的实时数据尽在掌握:土壤温度7.3℃,土壤湿度31.3%RH,氮36%……数字的背后是科技赋能,更是从会种地到“慧”种地的转变。不久前,王雷根据手机接收的数据,及时给脚下的小麦喂了顿“营养餐”。

“种粮大户手机上的数据就是从这个智慧农业综合监测站发出的,这里有土壤墒情自动监测系统等10余种系统设备,可以对小麦等粮食作物全生命周期监测,持续地为粮食生产赋能。”智慧农业综合监测站技术人员侯彬说,通过大数据智能化分析,形成的农业信息图谱,能精准地为麦田把脉问诊,实现农作物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环节自动化、可视化和智能化,让种地有更多科学依据。

目前,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全域建成高标准农田10.6万亩,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合作,建设“1中心、4基础平台、12个应用系统”智慧农业信息平台和1800亩的无人农场(伏羲农场),探索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周口模式”,示范带动了全市350万亩高标准农田、智慧粮田建设。

“天上有卫星,地上有气象站,田里有摄像头,一个个神兵利器都在各显神通,还有农业专家定期来指导,今年不怕没有个好收成。”王雷信心满满地说。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