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台讯 近日,记者走进沈丘县赵德营镇张刘营行政村看到,河南省大自然农牧有限公司的智能化养猪场正紧锣密鼓进行设备调试,在公司新建的智能化养殖场区内,技术员正通过智能环控系统精准调节猪舍环境参数,全自动饲喂设备有序运转,这座投资3000万元、占地150亩的现代化养殖基地,新场区即将于2025年3月全面建成投用,年出栏商品猪可达5万头。
作为周口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大自然农牧通过“智能饲喂+环控系统+物联网监控”的数字化改造,实现了从传统养殖向智慧牧场的跨越式发展。14栋保育舍、13栋育肥舍,智能饲喂设备、智能环控器、监控设备等现代化设施的建设,不仅使养殖效率提高300%,更通过沼液发酵池、晾粪棚等配套设施,将生猪养殖与生态循环深度融合。
“我们已形成‘饲料收购-生态养殖-粪肥还田’的绿色循环链,每年可消纳周边玉米秸秆5000余吨,帮助300多户农户实现种养结合增收。”企业负责人介绍道。
在县道X023沿线,秸秆打捆机正将成片的玉米秸秆压缩成饲料包,这些农业废弃物,正通过“秸—饲—肥”三级转化焕发新生。“我们2023年起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沿镇区X023县道、X011县道、Y007乡道、赵半路两带主要交通干线建立覆盖全域的收储运体系。”赵德营镇农业农村办公室负责人表示。据统计,秸秆饲料化利用使镇域内养殖大户、散户的养殖成本降低12%,配合畜禽粪污资源化处理系统,形成“秸秆饲料—养殖育肥—粪肥还田”的生态闭环。
“以前土地零散,效益不高,这几年镇里大力推动土地流转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我承包的地越来越多,灌溉、耕种都更方便,产量也大幅提高,这日子真是越过越有奔头!”种粮大户老李感受颇深。
该镇立足7.46万亩耕地资源优势,探索实施“双轮驱动”战略,一方面深化与县农业农村局战略合作,全面推进土地流转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另一方面着力构建“高产粮仓+特色种植”双引擎。
沿X023县道打造的10公里水果蔬菜种植示范带上,以小欧营、后楼等10个村为核心,阳光玫瑰葡萄、徐香猕猴桃构筑起水果产业带,黄金梨、草莓实现四季鲜果供应;西瓜、黄瓜等设施农业突破季节限制,大蒜、红薯、山药等传统作物通过标准化种植提质增效,形成“精品水果+设施蔬菜+优势经济作物”三维种植体系。
在张刘营村电商直播间,“养殖能手变主播”的新业态正在兴起。通过镇级惠农直播平台,大自然农牧的生态猪肉、辰泽牧业的富硒鸭蛋等产品实现线上直销。该镇还启动“智慧牧业”工程,在重点养殖场部署物联网监测系统,实现疫病预警、环境监测、产销对接等全流程数字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