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丘县海楼社区的嬗变之路

2020-08-05 18:46:24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本台讯 夏日的豫东平原,骄阳似火,万物翠绿。步入沈丘县槐店回族镇海楼社区,楼房林立,商业门店鳞次栉比,路灯整齐划一、水泥路面光滑洁净。海楼(社区)村居民在赏花“俺村美丽吧,欢迎您到海楼来!”刚

本台讯 夏日的豫东平原,骄阳似火,万物翠绿。步入沈丘县槐店回族镇海楼社区,楼房林立,商业门店鳞次栉比,路灯整齐划一、水泥路面光滑洁净。

海楼(社区)村居民在赏花

“俺村美丽吧,欢迎您到海楼来!”刚到村口,两位正在赏花的大姐对记者说,俺村以前是全县出了名的乱村,现在是市文明村镇啦。干群关系好了,邻里和睦了,村里干净漂亮了……

槐店回族镇海楼社区,面积2.5平方公里,地处沈丘政治、经济、文化繁华中心地段,紧靠郑阜高铁和宁洛高速公路。辖前海楼、大李庄、后李庄、小倪庄、刘楼7个居民组,610户,3162人,全部为回族。

优越的地理条件,对于发展商业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由于原两委班子严重瘫痪,干群关系紧张,村内脏乱差,群众怨声载道。

海楼社区便民服务平台

 沈丘县委、县政府及槐店镇党委、政府,把海楼社区综合治理摆上位置,列上重要议事日程,抽调20余名业务骨干,成立综合整治工作组,对海楼进行综合治理。

2019年7月13日,海楼社区选出了以海涛为党支部书记的“三委”班子,平均年龄36岁,年富力强,综合素质高,群众看到了希望。

新的“三委”班子团队

新党支部成立后,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每月16日召开一次全体党员会议,学习党的章程,征求合理化建议。变以前的“一人堂”为现在的“群英会”,先后征求合理化建议18条。如退伍军人、老党员、居民代表提出的“建冷库,壮大社区集体经济”的建议被采纳,目前这一计划正在酝酿中。

对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

开展便民服务,干部分工值班,群众来社区办事,从未发生吃“闭门羹”现象。“以前海楼,办事发愁”、“现在海楼,服务一流”群众的“顺口溜”印证了干部服务质量的变迁。

党员干部重温入党誓词

社区设立了村级警示教育基地,定期不定期地对党员干部进行警示教育。同时建立《旗帜》专栏,张贴“逆行”英雄、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王国辉、周口市优秀共产党员周云恒等英模事迹,对党员干部进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廉洁自律”教育。

通过多方加压、装脑,党员干部的为民意识不断提升,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以凸显。

  海楼社区是典型的城中村,由于常年缺乏规划,村民乱建房屋,道路狭窄,垃圾随处堆放等问题严重,群众反映十分强烈,社区党支部在工作组和槐店镇党委政府的鼎力配合下,聚焦热点,顺应民意。

新铺设的水泥路面

后李庄村东西大道,长年失修,尘土飞扬,下雨天道路泥泞,群众怨声载道。投资160万元,全长650米、宽6米的路面得以修通,并铺通地下管网下水道。清除道路违障和垃圾。先后清除路障11处,清理垃圾25吨。

新修小倪庄村路700米,激活酒店、宾馆等商业门店70多间,40多间门店被出租,每年增加经济效益500多万元。群众称赞说:“昔日泥泞小道愁断肠,今朝财神路面喜煞人”。

消毒车在进行消毒

加快村室建设,新建了村室,设立了警务工作站,硬化了村室前文化广场;制作“听党话,跟党走”和五星红旗牌53个,张挂在街道两侧,成为(社区)村一抹亮丽的风景。安装了100盏路灯,新添了垃圾桶70个;设立“助学基金”,考上重点、一本、二本大学者,分别奖励3000元、2000元、1000元。

海楼(社区)村党支部书记海涛(右)查看汛情

对评选出的好媳妇、好婆婆、优秀党员和文明家庭26人进行表彰;成立“巾帼舞蹈队”,各种演出120场次。建起了文化广场,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群众载歌载舞,尽享其乐。

如今的海楼村,漂亮的小花园,宽阔的文化广场,干群关系日趋融洽,居民安居乐业,处处呈现出一批文明祥和的浓厚氛围,实现了“零纠纷、零上访、零闹事”的三零目标。

社区党支部书记海涛告诉记者:“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件实事一座民心桥。我们要时刻从群众关心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多办实事,赢得群众的可信度,把社区变得更加美丽,为‘六稳’工作、‘六保’任务落地生根提供保障”。

采写:周口广电全媒体记者 谢明  高留声

通讯员 王向灵

编辑:陈盼超

热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