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沈丘:一位退伍老兵“美颜”乡村三十载

2020-07-29 16:52:15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周口网讯:光滑洁净的水泥路,漂亮的小花园,宽阔的文化广场,色彩醒目的路标,修缮一新的百善寺,绿树成荫,花草争艳,雨中的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白集镇白集村,风景如画,娇娥多姿…… 孩子们在路边观赏

周口网讯:光滑洁净的水泥路,漂亮的小花园,宽阔的文化广场,色彩醒目的路标,修缮一新的百善寺,绿树成荫,花草争艳,雨中的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白集镇白集村,风景如画,娇娥多姿……

 孩子们在路边观赏树木花草 王向灵 摄   

“俺村漂亮吧,比城市靓得多!这可是‘美颜师’的杰作!”在村文化路欣赏雨景的青年小伙黄可可一脸兴奋。

黄可可口中的“美颜大师”,名叫黄玉中,今年57岁,退役军人,白集村党支部书记。

“永远跟党走,发扬部队优良传统,多为老百姓干实事”黄玉中1979年参军入伍,1983年光荣退伍,1990年担任白集村党支部书记。从军人的战场转移到农村赛场,变的是施展才能的平台,不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30年来,黄玉中带领群众勤劳致富,发展美丽乡村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把昔日贫穷落后、垃圾成堆的白集村“美颜”得如诗如画,被乡亲们冠以“美颜师”的称谓。

白集村绿化街道一角 王向灵 摄  

穷村变身小康村

白集村辖白集、西张庄2个自然村,1960口人,800亩耕地。位于白集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不到10公里,紧邻郑阜高铁和省道商临公路,对发展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村民们却因小农意识强、思想守旧而罗锅腰上树——钱(前)缺。

“穷则思变!我是一名共产党员、退伍军人,3年时间里,要让乡亲们的腰包鼓起来。”走马上任的黄玉中立下了这样的“军令状”。

为土里淘金。黄玉中引导群众发展黑皮冬瓜、葡萄、槐山药、薄皮西瓜等高效农业种植面积700多亩,并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到村里免费为群众实地指点迷津,仅此一项,村民年人均增收600多元。

黄玉中(左)在村民赵运德门店走访 王向灵 摄 

为坐地生金。利用特殊的地理位置,引导群众务工经商。由村两委牵头,先后建起农贸、百货、服装三个市场,电商服务站1个。设置摊位400多个,800多人从事个体经商。同时,协助低保户、尿毒症患者张中林发展水面养殖40多亩。

黄玉中(右)在小百货门店了解经营情况 王向灵 摄 

黄玉中自建木材加工厂,吸纳20多个贫困群众就业上岗,人均月收入2300元,圆了他们的“家门口上班梦”。2017年,村里建设了308千瓦村级光伏发电项目,每年为群众带来经济效益16万元。

目前的白集村,家家有项目,户户有收入。2019年,村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万元,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富裕村。

废坑塘嬗变小花园           

废坑塘、废坑塘,提起废坑塘想骂娘!

黄玉中你真中,上任专整垃圾坑。

废坑塘变身小公园,广场舞台享轻松!

流传在村里的两首“打油诗”,印证了白集村由“脏乱差”到“洁净美”的华丽嬗变。

由废坑塘改造的小花园 王向灵 摄 

为让白集村全方位靓起来,2016年以来,黄玉中多方协调资金,先后修建了标准化的村室,配齐办公桌椅、档案柜、电脑、打印机、空调等设施;农户户厕改造达100%,建起公共厕所3座,成为全县最早拥有公厕的行政村之一。

结合美丽宜居村创建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计划,全面实施村庄“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全村新修文化路、聚财路等6条主道路,长5000米,新栽绿化树木1200余棵,铺设了路沿石、微地形40余亩;安装太阳能路灯181盏,墙壁刷白、彩绘文化墙2000多平方米;安装固定式宣传板块120块,十字街牌坊3座;整治坑塘沟渠13处,改建小公园、健身场13个。

黄玉中自掏腰包8.5万元,为白集村扩建了围墙、广场舞台和牌坊。兴建了综合性文化广场,安装了篮球架、乒乓球台和健身器材;搭建了老百姓大舞台,每当夜幕降临,花灯初上,乡亲们载歌载舞,尽享其乐。

黄玉中(左三)对村民和孩子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王向灵 摄   

作为一名退伍老兵,黄玉中对“红色基因”有着一种别样的情愫,村里的健身器材、水泥桌椅上,都印有红色的“五角星”。

常常为干部群众讲述“红色经典故事”和自己从军期间的“激情岁月”。“以传承红色经典、发扬部队光荣传统为引领,激发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致力于乡村文明和乡村振兴。”夏日的阳光洒在他那张黝黑的脸上。

“俺村变了,大城市也没有俺村漂亮!”提起现在的白集村,70岁的赵运德老人久经风霜的脸满是幸福。

乱村成为文明村

白集村曾因打架斗殴、上访闹事,成了当地出了名“乱村”。

“治乱先治己”黄玉中治乱的方式似乎很另类,管住自己的嘴,迈开自己的腿,小村自然和而不乱了。

为管住自己的手和嘴,黄玉中对自己“约法三章”:群众请吃不到、便宜不贪占、好处不伸手。

“由于恪守‘三不’,多为群众办实事,黄玉中赢得了群众拥护,先后收到锦旗30多面。”镇纪委书记程艳领翘起了大拇指。

坚持“四议两公开”工作方法,处理日常事务,做到办事公正、处事公平、要事公开,积极推行“阳光政务”,增加工作的透明度,黄玉中给群众一个“清白账”,还自己一个“清白身”。创造了30年群众零上访、零投诉、零纠纷的历史记录。

“迈开自己的腿。到群众家走一走,让群众时刻感到党和政府的温暖”黄玉中时时惦记全村军烈属、五保户、低保户的生活状况,在各种灾害面前,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嘘寒问暖,排查险情,妥善安置。逢年过节代表组织上门慰问老党员、老干部、军烈属和困难家庭。对留守儿童以及因病、因伤致贫的群众,他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利用一切资源在生活上给予关心、照顾和帮助。

为低保户黄河中出钱看病,并多次送衣送粮,为贫困户张海青送桌椅板凳12件等。“咱大忙帮不了,总能忙个小忙吧。钱物不多,聊表一下个人的一点心意”黄玉中说。

黄玉中(右)冒雨走访低保户李焕芝  王向灵 摄 

“玉中,大雨天你又来了。你真是俺的亲人,大家的好书记。”当黄玉中冒雨来到低保户李焕芝家时,82岁的李焕芝抓住黄玉中的手,久久不肯丢开,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

今年春节,疫情来势凶猛。黄玉中带头捐款1000元,动员家庭成员捐款1000元,并组织党员干部群众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2万多元。凸显了一个党员干部、退役老兵的高尚情操和退役不褪色的真实本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他的精神感召下,全村党员干部都能以身作则,廉洁自律,甘当群众公仆,干群关系日趋融洽。

同时,村里组织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家庭户”评选活动。逢年过节,对五保老人、军烈属、困难户走访慰问,“真、善、美”的和谐氛围日趋浓厚,黄玉中多次被授予市县“优秀共产党员”、“模范退役军人”荣誉称号。2020年2月,白集村荣获周口市“文明村镇”荣誉称号。

采写:周口广电全媒体记者 谢明 通讯员 王向灵

责编 锦勤

热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