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台讯:“食品中最美的艺术,艺术中最美的食品”,这是人们对沈丘顾家馍的赞誉。顾家馍,因为造型独特、味美可口,不仅深受大众的喜爱,而且被评定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当地的文化名片。
顾家馍起源于当地一家姓顾的人家,起初以卖馍为生的顾家人逐渐把馍发展成一种工艺品,传承到今天已经是第十七代。顾家馍一直保持着手工操作为主,采用酵头发酵,蒸馍多使用大铁锅,而且从选麦到彩绘多达72道工序,制成后外观光滑洁白,无裂口裂纹。
顾家馍代表性传承人李敬伟介绍说:“顾家馍距今已经有将近400年的历史,制作工艺复杂,它从和面到发酵、蒸制,最少需要八个小时的时间,这八个小时低温细长,延时发酵,是顾家馍津甜香醇的关键,所以说它的味道和市场任何一种馒头都不一样。”
顾家馍分为两种,一种是葫芦形状的即食产品,不做多余雕饰。另一种是经过传承人巧手捏制的,以十二生肖、瓜果虫鱼为造型的花馍工艺品,造型夸张,颜色多样,寓意吉祥,多用于祝寿或节日送礼。“像这种工艺品,它是经过特殊的处理之后,可以放30年不霉不裂。这个馍做工更是复杂,从开始和面制作一直到最后,成品出来,没有半个月不行,需要加上风干和彩绘,彩绘务必不能脱离它的文化符号,就是红黄绿白黑,它代表的是金木水火土。”李敬伟说。
据介绍,在清朝时期,顾家馍曾被进贡给康熙、慈禧,成为皇室贡品。如今,随着顾家馍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顾家馍的绝技也被推广开来,沈丘县老城镇的李、陈、张等姓氏的几十户人家都在推广传承顾家馍制作手艺。现在,顾家馍已经声名远播,每逢春节、庙会,都会有很多人赶来购买。2009年6月顾家馍被评定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年8月被推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顾家馍以其特有的技艺和风格,已成为沈丘的标志和文化名片。
“目前顾家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顾家馍文化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现已成为河南省的一张金字名片,深受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厚爱,这更增强了我把这项非遗传统技艺发扬光大的决心和信心。”李敬伟说。
采写:周口广电全媒体记者 王玉新
责编 锦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