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亮晶晶的放在最外边,香蕉不能晒太阳,往里面放点,等会记得先切几个菠萝泡在水里,顾客来了拿着就可以直接吃。”清晨的曦光还没有完全笼罩大地,尹红进一边嘟囔着,一边和丈夫往门口的铺子上抬着水果。
十年前,尹红进带着打工积蓄回到家乡,在太平街盘下一间临街铺面。凭借早些年在外打工学来的经营头脑,她将烟酒副食、日用百货一应俱全地摆上货架,生意一度红火。但好景不长,随着农村集贸市场的发展,太平街上的便利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竞争日益激烈。
尹红进的处境将传统零售小店面临的困境暴露无遗:商品结构单一,缺乏差异化竞争力。
一语破局惊梦人,细算蓝海辟新径
图为尹红进在将菠萝切块盒装
转机始于一次偶然的对话。两年前,枣阳市烟草专卖局客户经理丁飞越在例行走访时,注意到尹红进家中桌上残留的生日蛋糕。“这是您自己做的?”得到肯定答复后,丁飞越眼前一亮:“太平街缺的不是便利店,是能带来惊喜的生活方式。”这句话,如同春风化雨,让这位曾经只会打理货架的农村女性,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隐藏技能”——早年间在外打工时,她曾在蛋糕坊当过两年学徒,这个被尘封的手艺,或许正是打破僵局的钥匙。
“起初心里也没底,但丁经理给我算了笔明白账:现烤蛋糕毛利能冲到60%以上,抵得上卖好几箱牛奶的利润;鲜花预售模式能够精准捕获婚庆市场和年轻客群;水果切盒更是人们新的消费习惯。”尹红进掏出手机,展示着由丁飞越帮忙设计的转型方案。
巧手重构烟火铺,匠心织就生活诗
图为尹红进在装扮蛋糕
在丁飞越的指导下,尹红进开始尝试将烘焙技艺融入小店的经营中。她先是在朋友圈试水,用自家烤箱烤了几个蛋糕请人试吃,没想到反响热烈。趁着这股东风,她大刀阔斧改造店面:白墙绘上蛋糕彩绘,货架腾出空间改成开放式烘焙区,透明厨房里黄油奶油码得整整齐齐。门口的水果摊也换了新花样,菠萝切块十元一盒,插着竹签方便取用。
每当有客户结账的时候,尹红进都会主动将客户拉进自己的私域圈:“要不您加入我们的会员群,结账有优惠哦,另外我们群里还可以预定蛋糕、鲜花,打折商品都会在群里发布!”
“鲜花得提前一天预定,我清晨五点去城里拿货,尤其是母亲节这两天,在外的年轻人都拜托给家里的妈妈送上一束鲜花。”尹红进展示着自己的微信群的鲜花接龙,朋友圈里各类精致的蛋糕和鲜花更成为连接城乡消费的纽带。她逐渐意识到,跳出同质化竞争的红海,能在“烟火气”中注入“精致感”,开辟一条新的生存之道。
图为尹红进店的蛋糕展示架
近年来,枣阳市烟草专卖局持续开展“一店一策”,打造出了一批具有新面貌、新理念、差异化竞争力的农网小店。如今,尹红进的小店已经成功转型,从一家普通的便利店蜕变为一家充满“精致感”的多元化小店。她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小店主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在农村市场绘出更加繁荣的图景。(马茂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