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由重庆市教科院主办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主题教研活动在重庆两江新区行远小学以 “线上 + 线下” 方式同步开展。全市 400 余名思政课教师通过 “现场+云端”共研,共同走进这一场聚焦“数字赋能+跨学科融合”的教研活动现场。
学校书记带头上思政课:跨学科融合激活魅力思政课堂
“大家把双手伸出来——左手五指为游戏创意评分,右手五指评判游戏安全指数,这就是我们的‘十指评价法’!”在本次教研活动的第一堂道德与法治课上,重庆两江新区行远小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丁成浩正在执教《玩也有学问》,他以一套“具身化、儿童化”的游戏评价方法点燃了学生参与热情。
作为学校“红岩先锋我能行” 党建品牌的核心实践,行远小学党支部书记丁成浩带头打破学科壁垒,将体育学科融入思政课堂。在课堂上,带领学生用短绳创编 “游戏新玩法”,为废旧玩具创新新组合,在 “玩游戏、变规则、评创意” 的活动中,生动地展示了道德与法治学科同体育学科的跨学科融合实践,让学生在体验中自然理解“我能行,恒致远”的校训和科创兴国的道理。
党员带头上思政课是行远小学的“红岩先锋我能行”党建品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内以党员教师为骨干建立思政课程中心组,主要成员为党支部书记、支委委员、党团员教师等,这种 “党员带头上跨学科融合思政课”的模式,极大地推动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让教师们能够基于学科更加有效地开展课程育德,同时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政治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智慧赋能新生态:打造 “智慧化”的思政课堂
“线上37个班级,线下一个课堂,同频互动!”活动首堂展示课依托行远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实现了线上线下学生共同参与、实时互动。
“线上37个班级,线下一个课堂,同频互动!”活动首堂展示课依托行远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实现了线上线下学生共同参与、实时互动。
本次活动线上线下互动,吸引了万州区白岩小学等70多个学校教师现场观摩,共同学习交流,推动各自学校课程成果的“组团式”输出、共享式发展。技术的注入,不仅突破了物理教室的边界,也推动了思政课堂的数字化、常态化传播力度。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不仅要有思想的高度,还要有方法,能够与时俱进。”行远小学书记、校长丁成浩带领团队深度运用学校智慧教育基础,让智慧技术赋能思政课堂,通过“思政课堂+智慧课堂”融合的方式推动思政课数字化革新,打造“智慧化”的思政课堂,提升了课堂互动效率,推动思政教育常态化、数字化传播的育人效应。
党建引领全域育人:构建 “五行德育” 实践体系
丁成浩介绍:作为重庆市文化德育研究试点校、重庆市中小学德育创新研修基地、重庆市“红岩思政”育人品牌学校,行远小学坚持党建引领实施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构建起以“行为微课堂”“行品小课堂”“行动中课堂”“行走大课堂”“行远云课堂”为核心的“五行德育”体系,将德育落细落实于日常教育教学中,运用智慧教育助力学校具身德育实践,与红岩革命纪念馆、重庆市规划展览馆等开展深度合作,将思政课堂搬到院馆,将思政教育融入日常、化为经常,通过课程实施让“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落地生根。
教研融合:从实践探索到理论升华
除了课例观摩,本次活动还邀请重庆市教育学会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专委会理事长、海南师范大学二级教授易连云、重庆市教科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陈燕浩老师分别作《德育的学科属性与现代学校德育创新》《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融合研究》专题讲座,从理论高度为参训教师“充电赋能”,推动实践经验向理论体系转化。
据悉,重庆两江新区行远小学正持续探索“党建引领+具身德育+数字融合”三维融合教育模式,致力于破解数字化变革背景下小学德育课程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努力打造全员、全程、全方位育德的数字变革时代德育新路径。此次教研活动不仅是一次教学成果展示,更是一次 “大思政课” 建设的深度赋能,为全市小学思政课程建设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作者:黄潇、王思琦 、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