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起千层绿,根深万担金”。当晨曦还未完全穿透云层,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库庄镇现代烟草农业产业园区内早已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劳作景象:技术员们穿梭于田间地头,细致入微地讲解深栽技术要点;井窖移栽机沿着标准化的烟垄在湿润的土壤里“画”出整齐的井窖;烟农们则俯身弯腰,将一株株茎秆粗壮的烟苗精准地植入井窖之中,一系列动作娴熟流畅,宛如一首农耕的协奏曲--这幅由企农携手勾勒的劳作图景,既是襄城县烟草分公司践行“深栽烟”工作的生动实践,更是服务烟农、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
“深栽烟的关键,并非仅仅是增加栽种的深度,更重要的是通过营造适宜的温湿度环境,让烟株的根系能够深入土壤,从而不断提升烟株的抗逆能力。” 襄城县烟草分公司副经理陈萌蹲在烟垄旁介绍,“井窖式移栽就像给烟苗搭了个‘小温室’--垄体足够高,井窖足够深,烟苗根系能向下舒展、横向铺开,长成一把‘小伞’,哪怕遇到干旱或暴雨,也能稳稳‘站’住。早在去年冬耕时,我们就定下了垄体高度≥30厘米、井窖深度≥20厘米的硬性标准,让科技种田有了“标准尺”。”
机械轰鸣里,藏着烟农的“省力经”。今年新引进的井窖移栽机成了“明星设备”,“这台机器配备深度校准装置,单日作业量达50亩,效率是人工移栽的近2倍,每株烟苗植入深度误差不超过1厘米。”在库庄镇全县移栽现场会上,河南农先锋公司的工作人员王德站一边操作井窖移栽机匀速行进,一边进行讲解。
“不用人工弯腰打孔,机器一趟走过去,井窖就打得又快又准。以前靠简易移栽器打孔,一天累得直不起腰,现在机器帮忙,效率高多了。”看着机器高效又精准的作业,烟农们纷纷点头称赞。
图为全县移栽现场会井窖移栽机示范现场(常恩译 摄)
除此之外,技术培训也跟着“接地气”。线上,专家与“土把式”录制的教学视频在微信群、抖音刷屏,有人边看边在烟田里比划;线下,“烟叶悦讲堂”活动开到田间地头,“三深两高”技术手册发放至每户烟农手中。在十里铺镇的现场教学中,技术专家拿着烟苗现场演示“三不”要领--栽早不栽晚、栽小不栽老、栽深不栽浅,还把技术要点编成了顺口溜,烟农郭新军揣着新发的技术手册,念叨着:“滴管造墒、垂直投苗、旋土封根,这口诀比记公式还管用。”
图为十里铺镇井窖式移栽培训现场(韩晓玉 摄)
眼见着烟苗一天天长高,烟农们心里有了底。“去年人工常规移栽,累得够呛还担心收成,今年用了新技术,烟苗长得壮实,病虫害也少。”郭新军掰着指头算,虽然具体数字说不上来,但明显感觉省心又省力。如今,放眼望去,连片的烟田里,九成以上都用上了深栽技术,曾经“靠天吃饭”的烟农,正跟着科技的步子,把“金叶子”种成“摇钱树”。
从冬耕深翻的“土壤革命”、春耕起垄的“卫星护航”、膜下滴灌的“节水密码”到井窖移栽的“根系革新”,襄城县烟草分公司用一套“技术组合拳”打通“科技兴农”最后一公里。当烟苗根系在地下深处编织希望之网,地上的“金叶”产业正悄然孕育着新的跃升--这既是烟农“钱袋子”的增收密码,更是乡村振兴图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张凯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