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虚拟现实与银龄经济碰撞,数字艺术如何重新定义“老有所乐”
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数据显示,预计到2050年前后,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将超过三分之一。这意味着,在未来几十年内,中国将面对一个前所未有的、庞大规模的老年群体,由此带来的社会结构变化和需求多样化,已成为亟待研究和应对的重大课题。这一结构性变迁不仅是人口学意义上的转变,更深刻影响着社会文化、技术应用及个体生命体验的未来图景。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成长于互联网时代,习惯了数字化社交、信息获取和娱乐方式的Z世代(通常指1995-2009年的当代年轻人),对科技的依赖和对新事物的接受度远高于前人——他们或许并不会满足于传统的老年生活状态。一个核心问题随之浮现:当互联网原住民老去,科技能否让他们继续“贪玩”到底?
这不仅是一个社会议题,更是一个关于科技与人文深度融合的未来畅想。
在此背景下,“数字艺术”作为融合虚拟与现实的媒介,开始探索其在构建积极老年生活中的潜力。近日,国内数字艺术厂牌NovaCross 推出了一部名为《何以养老,唯有贪玩》的短片,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艺术化回应。这家厂牌自2019年诞生之初便以“用想象力无界链接一切可能”为宣言,将科技艺术、数字艺术、虚拟现实等技术熔铸为艺术表达的语言。其作品不仅是对未来生活的前瞻性实验,更试图用数字技术解构传统叙事,为Z世代打造一个兼具美学与哲思的“数字乌托邦”。
该短片试图通过数字影像的叙事方式,尝试触及Z世代年轻人的内心世界,对未来的老年生活多元化可能性进行探讨。
一场虚实交织的“银发叛逆”
“70岁又如何?我的生活才刚开始!”在NovaCross创作的AI创意短片中,老人一头银发,脚踩滑板掠过城市天际线,下一秒又在街头涂鸦墙边即兴霹雳舞,甚至从300米高的塔顶纵身跃下,在虚拟云层中完成跳伞。镜头中的他眼神炽热,动作矫健,每一帧画面都在挑衅“衰老”的刻板定义。直到结尾,观众才恍然发现:机车轰鸣的公路是数字生成的赛博空间,街舞Battle的对手同是现实中“贪玩”的朋友,跳伞时的失重感来自虚拟现实技术的精准反馈——一场彻头彻尾的“数字狂欢”。
这部名为《何以养老,唯有贪玩》的短片,用极具冲击力的视觉语言抛出一个命题:如果技术能消弭肉体的局限,老年是否可以是人生的“第二青春期”?NovaCross主理人Nova雪霏说道,短片的灵感源于对老龄化社会的观察:到205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突破5亿,但当前养老产业仍聚焦于医疗护理等“生存需求”,却鲜少关注老年人的精神世界。“我们这代人从小浸润在互联网中,老了怎么可能甘心晒太阳遛弯?”短片的创作理念基于千万条社交媒体反馈,捕捉到年轻人对“活力养老”的集体渴望,最终创造了这个充满反叛色彩的故事。
不得不提,厂牌艺术家们的野心不止于艺术表达。短片中,这些场景暗含同样对“银发经济”的重新定义。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老年消费市场规模将达18万亿元,娱乐、社交、自我实现等非刚性需求占比将会大幅提升。从生存刚需到精神革命,会是为了必将面对的命题。“未来的银发族不是被动接受照顾的弱势群体,而是掌握数字工具、拥有旺盛创造力的‘新生产力’。”Nova雪霏如是说。短片中呈现的VR社交、AI创作工具、沉浸式体感交互设备,在我们的时代均已进入技术商用化阶段。届时当这一代年轻人老去,他们完全可能成为虚拟现实中的潮人、AI艺术圈的策展人、甚至虚拟竞技场的职业玩家——老龄化社会与数字经济的碰撞,或将催生一个万亿级的“酷老经济”新蓝海。
让商业为艺术做嫁衣
在艺术与商业的钢丝上,NovaCross走出一条独特路径。作为一家“搞艺术的”厂牌,NovaCross不会过于避讳“盈利”二字。反之将商业合作视为艺术实验的“燃料库”。“如果艺术家只依赖展会和作品拍卖,数字艺术的边界永远无法突破。”厂牌主理人Nova雪霏坦言。 “我们的小伙伴是最坚定的浪漫主义者。”“只要牢记初心,商业资源非但不会削弱作品的艺术性,反而让幻想更具落地质感。”我们不做所谓孤芳自赏的艺术家,而要成为让商业为艺术服务的普罗米修斯。
在Nova雪霏看来,数字营销的本质在于“用美学的刀切开商业的壳”,目前,NovaCross已与多个世界一线品牌达成共创合作,这是“想象力资本”的胜利。商业项目既赋予商业体艺术光环,又反哺厂牌进行更激进的技术实验。
在数字永生之前,先让我们“数字乐生”
Nova雪霏表示,《何以养老,唯有贪玩》只是这个系列作品的开始。当NovaCross用数字艺术拆解年龄焦虑,用虚拟现实重构养老想象,他们真正触及的是人类永恒的命题:如何在技术的助力下,让每个生命阶段都生如夏花,饱满如盛夏。
未来的银发族可能不再需要广场舞或养老院,而是在虚拟现实中组建乐队、用VR与伙伴劲舞、通过体感设备攀登数字高峰。这听来像是科幻小说,但这正是这部短片想说的:当艺术与商业共生,科技与创意共舞,那些天马行空的“老年童话”,或许终将成为下一代人的平凡日常。